徽派雕刻简介

发布时间:2024-06-17 15:35 信息来源:市志办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徽派版画】版画流派名。明代版画声势最为雄壮的一派,十五世纪中叶兴起于徽州府,十七世纪末发展到高峰,在海内独步一时,产量之多、种类之富、艺术性之高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是受徽派刻书业的直接影响而迅速崛起的派别,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汪耕、黄应澄、寻庄等;以技艺冠一时的雕刻名工则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光虬川黄氏一家便有黄应组、黄一彬、黄晟、黄应泰等近百人。"徽派版画"一扫过去粗壮健雄之风,适应明中期以后的社会风尚,以工整、秀丽,缜密而妩媚的情调见长,所刊年画、画报、画谱、笺谱之类,以及戏曲、小说插图,在技巧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构图之完美,形象之准确,线条之纤丽确为同时代其它流派所不及。"徽派版画"的经典作品极多,象黄应泰1573年雕版的《帝鉴图说》,1595年丁云鹏绘图、黄鏻等雕版的《程氏墨苑》,1604年丁云鹏绘图、黄鏻等雕版的《程氏墨苑》,1604年黄应宠雕版、蔡冲寰画的《图绘宗彝》都是名闻遐迩的版画名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木刻版画已在传统单色印制外,采用了极精彩的套色手法,即在木版上涂各种颜色叠次印出彩色图版,象寓居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刻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徽派版画"一直到近代西洋版画传入中国之后才趋向衰落,但在复制西洋版画作品方面也起了先导作用,大大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今人周芜编撰有《徽派版画史论集》一书。

【徽派刻书】刻书流派名。明中期以后,徽州商业势力日趋增强,并逐渐进入刻书行业,依靠雄厚资本、徽籍士刊和盐商的强力支持,使"徽派刻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派别。书商遍及大江南北名地,伴随书商而问世的刻工更是数不胜数。据史书记载,明代嘉靖(1522-1567)以前,歙县已经"刻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万历以后,发展更为迅猛,明人钱泳说:"雕工随处有之,宁国、徽州、苏州最盛,亦最巧",他们不但在本地刻书,而且奔走四方,其中很多人子守父业,累世以此维生,故而徽州刻工人数多,足迹广,技艺精。"徽派刻书"精品甚多,吴勉学所刻《二十子》中《庄子》和《楚辞集注》、吴继仕所刻《六经图》,其精审常使书贾剜改冒充宋本,至于大盐商鲍廷博所刻《知不足斋丛书》,无论在网罗遗佚,校勘精湛,刊刻精良方面,均为学者们所推崇。徽州书家们对刻书技艺的推陈出新也作出了贡献,明代万历以后,刻书字体出现的横细竖粗(长方体)的嬗变,其渊源即出于徽刻。"徽派刻书"对保存古代典籍,传播民族文化,推动我国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徽派篆刻】篆刻流派名。开徽派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何震是徽州第一个杰出的印学家,应是这一印派的鼻祖。一种认为程邃是"歙四家"的领袖,他的篆刻力变文、何旧体,参合钟鼎古文,出以离奇错落的手法,自成一家面目,应推程邃为徽派的祖师。实际上两说均有道理,因为徽派的改进与发展,前后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何震与程邃两人先后代表了两个时期的徽派。时代何震,字主臣,号雪渔,婺源县人。主张篆刻以秦、汉印为宗,以六书为准则。何震曾云:"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开创了师法汉印之风气。后继者有苏宣、梁衰、朱简、汪镐京、汪镐臣、程林、金光先、程原、程朴、汪关、汪宏度等。他们的篆刻讲究篆势,多用冲刀,善于变化。作品风格流畅自然,朴茂苍秀,刚健劲挺,化古为今,力矫印坛乖谬浅陋之时弊,对后世影响甚大。程邃字穆倩,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歙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其时文、何已趋末流。他力变何震一派的审美观,博取众长来丰富自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白文印多取法辉朴一类的汉铸印,参以已见而出新意。印文方中寓圆,不露圭角,疏密均衡自然,苍浑凝重。朱文印则多以钟鼎款识之大篆参合小篆入印,并作较粗笔画的印文,追求苍浑、古朴、凝重的风格,清新可爱,富有笔意。当时"名冠南国",影响了许多臣人。后继者有汪肇龙、巴慰祖、胡唐、黄吕、董洵、王声、黄宗缉、唐燠、程奂轮、程锦波等。

【滨虹草堂藏古玺印】印谱名。此谱有初、二两集,各8册,每面一印,均为黄宾虹藏印。初集收古玺131方,官印73方,私印254方,有自撰序记及例言13则。二集收古玺159方,官印48方,私印241方。又一种,共4本,内收古玺66方,官印44方,私印99方。亦每面一印。黄宾虹生平对古玺印有癖好,数十年间搜集甚富,旋失旋得而孜孜不倦,编有《滨虹草堂藏古玺印》及《古玺印存》、《竹北移古印存》等。

【程氏墨苑】墨模雕刻图谱集名。凡12卷(附人文爵里9卷)18册,明代万历年间歙县制墨大师程君房编撰,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图,徽州黄氏木刻名工黄鏻、黄应泰、黄应道镌刻,1595年程氏滋兰堂初刊本。《程氏墨苑》共收录程君房所造名墨图案520式,其中彩色图版50幅,分元工、舆地、人官、物华、儒藏、锱黄六类,另有"人文爵里"部分,专门辨析程氏与方于鲁、程大德诸人之间的仇怨。《墨苑》编于《方氏墨谱》之后,为了造成更大的声势,程君房约请了当时诸多名流作序,除程氏本人写于1594年的自序外,尚有申时行、董其昌、利玛窦等17篇序文。《程氏墨苑》是中国古代艺术水平最高的墨谱图集,程氏在墨的造型设计和图式安排上新意迭出,丁云鹏的图稿精丽绝伦,黄氏三匠的刻工勾凝断顿,线条细若胎毛、柔如绢丝,曲尽其妙。著名的"宝象图"共四幅,为比利时铜版画的木刻摹本,绘刻从容淋漓,精妙入神,是古代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艺术经验。《程氏墨苑》印制十分精美,套色印刷有首创之功,这是明刊其它墨谱所无法比拟的。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万历年间《程氏墨苑》的初期刊本。

【冲刀法】篆刻刀法名。前人论刀有正入刀、单入刀、双入刀、复刀、反刀、飞刀、挫刀、轻刀、伏刀、埋刀、切刀、舞刀、涩刀、迟刀等十四说。又有留刀、补刀、复刀、冲刀、平刀五法。实可概括为切刀、冲刀、冲切结合三种。冲刀法启发于传统的"凿印",至明清有大的发展和完善。即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全力执定刀杆,力锋向外去,刀杆微卧,与印面大略成45度至30度角。以无名指抵住印章边缘,以控制进刀的力量深度和速度,避免失刀。然后以执刀的三指压刀角入石,一般自右向左或由上而下,依靠腕部力量,不停顿地大胆直冲推进。冲刀表现的线条挺劲猛利,流畅自然。清许容《说篆》云:"以中锋抢上,无旋刀,宜刻细白文。"近人邓散木则云:"文人浑雄,使之一体,谓之'冲刀'。"吴让之、黄牧甫和"徽派"一路印家多用此法。

【方氏墨谱】墨模雕刻图谱集名。凡6卷8册,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制墨名家方于鲁编撰,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绘图,徽派木刻名匠黄德时、黄德懋等镌刻,1598年方氏美荫堂初刊本。《方氏墨谱》共收录方于鲁所造名墨图案和造型385式,分国宝、国华、博古、法宝、洪宝、博物六类,有汪道昆1583年序、方宇1588年后序、袁福徵《墨按》、汪道贯《墨书》、汪道会《墨赋》等文字材料。《墨谱》雕刻精美,线纹细入毫发、飘如游丝,造型效果纤丽逼真,具有极强的装饰美感,使墨模造型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准。《方氏墨谱》是明刊四大墨谱的第一部,具开拓首功,对后来者的构思和风格有直接的启迪作用。今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有万历年间《方氏墨谱》的早期刊刻本。

【黄氏刻工】歙县虬村黄氏一姓木刻名工的统称。歙县虬村为明清两代中国著名的木刻之乡,公元1489年黄文敬、黄文汉刻《雪峰胡先生集》为黄姓艺人刻书之始。此后黄氏刻工队伍日渐壮大,黄应泰刻《帝鉴图说》,黄鏻刻工丁云鹏绘的《养正图解》,黄应宠刻蔡冲寰画的《图绘宗彝》,黄应瑞刻黄应澄画的《状元图考》,黄应组刻汪耕绘的《人镜阳秋》,黄伯符刻《婆罗髓墨图》,黄应先刻《元曲选》、《琵琶记》,黄一楷与黄一彬刻汪耕画的《北西厢》,黄应组刻汪耕画的《坐隐棋谱》,黄一彬刻张梦征绘的《青楼琐语》,黄一风刻《顾曲斋元人杂剧》,黄建中刻陈老莲画的《博古页子》、《水浒页子》、《九歌图》等。黄氏刻工伴徽州书商、墨商和士绅的势力而起,同姓互相汲引,内部凝聚力很强,并以一姓之技倾倒大江南北,在中国明清时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徽州大观--徽派雕刻艺术】图片集名。汪观清主编,陶宇亮撰文,汪大刚摄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12开本,硬面精美,彩色印刷。该书为徽派雕刻艺术实物的精粹汇集,计分六个部分:桃花源、徽贾滥觞、东南邹鲁、神仙世界、雕刻空间、邑中百工,末附《古徽州沿革》短文一篇。全书共收徽雕图片178幅,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竹雕、核雕五类,逼真清晰地展现了徽派雕刻艺术的迷人风姿和炉火纯青的技巧,展现有从大刀阔斧到细腻入微的多种艺术风格,收录实物范围几乎覆盖了旧徽州的辖区,堪称"徽派雕刻精品大观"。

【徽州墨模雕刻艺术】墨模雕刻图谱集名。石谷风编,黄山书社1985年版。12开本。有总序性质"前言"一篇,共收胡开文墨店所存精品集锦墨模五套(今藏安徽省博物馆):御制四库文阁诗墨模四幅、御制棉花图诗墨模16幅、御制西湖名胜图墨模10幅、御制铭园图墨模64幅、新安大好山水墨模16幅。图幅多有文字说明,以中、英、日三种文体对照形式出现。图谱集所选五套墨模雕板水平极高,前四套为宫廷特制,精工富丽世罕其匹,后一套为新安民间精品,清丽朴素令人心往。就图版内容而言,除"棉花图"一套反映生产过程,其它四套均为著名景观记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徽州木雕】徽州民居、家具木板和圆木雕刻艺术的简称。木雕在旧属徽州各县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曲型者黟县西递村现存120幢清代民宅,绝大多数都存有古木雕。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雅拙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强,涂金透镂,穷极华丽,虽极为精工,但有时反而失于繁琐。徽州宅第木雕取材以柏、梓、椿、桷、榧、银杏、杉树为主,家具木雕则以红木、乌木和楠木为贵。木雕题材以江南民间吉祥图案、宗教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花鸟虫鱼等为多,少数由著名艺术家参与的木雕在选材上显示出较鲜明的文人绘画情调。今天,在原徽州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如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内,有80余扇工雕屏门隔扇,雕工极为精美,正厅10扇荷花图、22扇鹿嬉图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惟妙惟肖;前门楼两根门柱,前一根为"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为"九龙戏珠满天星",整柱满雕,气势磅礴,堪称现存明代木雕的代表作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方志均有记载。1990年,安徽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有《徽派木雕艺术》一书。

【徽州石雕】徽州寺宅廊柱、门墙、人物版坟、墓葬等处浮雕与圆雕艺术的简称。石雕为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象黟县西递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许国石坊、休宁县汪由敦墓地诸处的石雕都享誉甚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法书,人物故事与山水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部分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徽州石雕取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花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如西递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峋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刻工精美至极,是乾隆朝江南富商为迎接军机大臣曹振镛而专门订制的石雕艺术珍品。历代石雕艺人佚名者很多,仅黄鼎、朱云亮、余香等数人留下了名字。1990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徽州石雕精品选集《徽派石雕艺术》。

【徽州四雕】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以歙县、黟县、婺源具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主要应用于民居、饲堂等类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笔简等工艺品的制作。徽派四雕在风格上一般可分两个阶段,明末以前的雕制朴拙占雅,多平雕和浅浮雕,缺少透视变化,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入清以后,雕楼渐呈细腻,多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层次繁复,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精美感。

【徽州砖雕】徽州建筑物门楼、门罩、窗媚特制青砖雕刻艺术的简称。砖雕艺术始于明代,由窑匠鲍四首创,制作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精选精筛纯细无滓之土烧成青砖,其次由砖雕艺人构思图案,凿出大形状和立体层次(俗称打坯),最后由助手精心刻修,局部"出细"。砖雕图案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较为常见的是戏曲故事和花草动物,诸如"古城会"、"打金枝"、"梅、兰、竹、菊"等。砖雕堪称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艺人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镂空的画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作为古徽州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艺术产品。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徽州砖雕"在不同的时期风格各异,明代稚拙粗犷,金石味和装饰味很强;清代细巧精美,逼真度大大增强,技术难度很高,从远景到近景,最多的有九个层面,足称玲珑剔透。本世纪80年代,随着歙县古建公司的成立,砖雕作为一种实用装饰艺术重新恢复了生机。1990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徽派砖雕艺术》一书。

【墨模雕刻】指在制墨模具上进行的艺术雕刻。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步骤是先请画家绘图,然后将图分别拓在数块木制内模印版上按图刻制。宋代以来,徽州一带的制墨业日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制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至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产生,墨模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墨模雕刻是制墨家、画家和刻工共同努力的结晶,历代所制墨模数量很大,有模版或图谱传世的经典名品有:《程氏墨苑》520式,由明代墨家程君房聘请著名画家丁云鹏和刻工黄鏻等人完成。《方氏墨谱》385式,由墨家方于鲁聘请丁云鹏和刻工黄德时等人完成。清代,集墨业大成的胡开文墨庄制有墨模近2000式,其中嘉庆年间的大型集锦墨"御制铭园图"64种最为精工,由清朝宫廷画家绘图,御书处工匠镌刻完成,今藏安徽省博物馆。现代,墨模艺术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除潜心恢复古代失传名模外,现代内容也在墨模雕刻领域大放光彩,"南京长江大桥"、"(当代)中国书画家"、"亚运会吉祥物"等墨模图案带来一种亲切的艺术情韵。作为民间实用雕刻艺术,历代墨模雕刻名工辈出,其中,明代歙县人黄鏻、蟹钳、黄应泰、黄一彬,清代径县人王绥之、王寿荣,现代歙县人吴少卿等堪称墨模雕刻艺术大师。

【歙砚雕刻】指在歙砚砚石上进行的艺术雕刻。歙砚雕刻始于唐代歙州叶姓猎人发现龙尾山砚石以后,历代砚式风格各异:唐砚多箕形,宋砚多抄手形,均以朴拙务实见长。明清两代渐趋精雕细琢,造型变化丰富多彩,但仍保持着简洁大方的本色,主要有玉堂式和大冠式两大类别。现代以来,除传统几大砚式继续存在,自然就形式和仿古式逐渐成为中高档砚的主流形式。砚雕是绘画、书法和石雕技艺的综汇,要求图案布局得当,整体造型形神兼美,砚铭得体含气韵,刀法刚柔相济,能掩疵显美,不露刀痕。砚雕步骤有三:先根据取形后的砚坯设计砚式和图案,其次凿刻出基本形和图案轮廓(打坯),最后根据大形精修细刻(出细并考虑刀法的风铬)。歙砚雕刻良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名品甚多,如宋代米芾36峰砚,尺余长的砚石上精刻36座山峰,绕砚池分布延伸,砚堂一泓碧水荡漾,令人叹为观止,砚石收藏家苏仲恭不惜以一座豪华宅邸来交换米芾此砚,一时传为佳话,诚所谓"歙砚雕工巧过神"、"巧施雕琢夺天工"。由于历代统治集团对砚雕工艺家们抱有偏见,因而制作出绝代工艺名品的民间砚雕大师佚名较多,史籍可查者仅李少微、叶壤、汪复庆、张纯、胡子良等寥寥数人。当代雕砚艺术颇盛.

【歙中四子】指清代安徽歙县程邃与他的弟子巴慰租、胡唐、汪肇龙四位篆刻家。程邃治印初以文、何为宗,后自立门户,力求变法,以古籀、钟鼎文入印,尤其是吸收了秦朱文印的特点和长处。章法严谨,铁笔古健,面目一新。传其学的有巴慰祖、胡唐(一名长庚,字咏陶,又字子西、西甫,号縡翁、木雁居士、城东居士,为巴慰祖的外甥),汪肇龙(亦作肇漋,字稚川。)四人篆刻特点相近,均为善以涩刀拟古,笔力崭然,不假修饰,自然入妙,并且又都是歙县人,故有此统称。

【十竹斋笺诸】版画集名。1644年胡正言用饾版拱花法印制,历时26年完成,《笺谱》共有4卷,289幅,包括:清供、华石、博古、画诗、奇石、隐逸、写生等内容,如其中的姜肱兄弟"共被"和孔融兄弟"让梨"等人物故事画,便是把握故事情节中的主要关键,表现故事的实质。画幅虽小,但都结构严谨,笔法简明,画面匀称工整,加以水墨套印以及运用拱花方法所显现出来的浓淡分明的效果,给人以简仆、典雅的印象。郑振锋先生说:"雅丽工致,旷古无依,与当时之绘画作风血脉相通"。《十竹斋笺谱》与胡正言的另一杰作《十竹斋画谱》是明代彩色套印版画的最精本,是我国的艺术瑰宝。1933年鲁迅与郑振锋曾假通县王孝慈的藏本,交由"北平荣宝斋"翻印,加深了它在美术界所发生的积极作用,扩大了它在世界版画界的影响。

【十竹斋印谱】印谱名。胡正言刻印。胡正言,字曰从,安徽休宁人。"十竹斋"原为其寓居金陵时开设的文物商店名称,因他酷爱竹子,遂在书房窗前栽种十余竿竹子终日相伴,"十竹斋"因此得名。此谱系用胡氏《印存初集》4卷,《胡氏汇草》2卷合辑而成,计6卷,共收印1084方。每印下有释文。谱中所收多胡氏为当时名流所刻,如董其昌、倪元璐、杨文骢、冒辟疆、史可法、杨嗣昌等人名号印。

【黟山派】篆刻流派名。为晚清黟县人黄土陵所创,故名。继承者有黄廷荣、李尹桑、邓尔正、乔大壮等。其作品"看似寻常最奇崛",具有耐品味的特点。入印文字上,"黟山派"的路子很宽,除了采用小篆外,擅长以汉砖瓦文字参合以三代铜器文字入印,篆法方圆相参、以方带圆,特别擅长摄取吉金文字的意趣,熔铸在印章中,使作品具有很浓的"金石味"。章法上,"黟山派"有显著特点是:在处理一字或一印的若干笔画时,往往不作间架等分与平正划一的处理,而是随形变化、平斜交义、疏帘结合,欹斜中寓平隐,方正中带险劲。有时还突出地强化某点,赋予原本寻常平淡的布局以奇特、生动的艺术情趣,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审美感受。刀法上,"黟山派"多用薄刃冲刀。刻白文时,往往从笔划外端进刀,干脆利落、一气呵成,犹如切玉凿金,不多修饰。刻朱文时,往往又不将笔划刻足,以增加笔势的抑扬顿挫。因此,"黟山派"刻的白文显得峭峻沉雄,力能扛鼎;朱文印秀雅遭劲,灵活多姿。"黟山派"反对人为的将印章弄得残破不全,以显苍茫,而讲究从章法和刀法上去体现。黄土陵认为:"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步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此番见解。虽然在今天看来似有片面之嫌,但"黟山派"能避易而求难,学古而不泥,以平正方直、光洁的风格去寻求汉印的原来面目,并取得了成功,这是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