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画派及徽派版画流派

发布时间:2018-12-05 08:31 信息来源:市志办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新安画派


新安绘画源元流长。“新安画派”的奠基者是明代休宁人丁瓒、丁云鹏父子及歙人李流芳等。明末休宁画家程嘉遂、李永昌等崇尚倪瓒,枯笔皴擦,简而深厚,开始形成“新安画派”之风格。但真正形成“新安画派”并在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则是以明末清初“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的出现为标志。这些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法名弘仁,别号渐江、梅花古衲)。自明万历至清乾隆间,“新安画派”画家有70余人。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 
    天都画派:指明代后期存在于黄山周围的一个画家群。这一群体成员都是黄山附近休宁和歙县两地人,并且都是以黄山为主要图写对象,画风趋近元代画家倪云林。“天都画派”名称的首倡者为清初画家龚贤。 
    黄山画派:是指清朝初年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象,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一个不同籍贯的山水画家群。“黄山画派”作为一个专有名称提出的年代较晚,由现代画家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等人归纳而成。公认的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为渐江、梅清、石涛,除此以外,还有如程鸣、释弘智、僧雪庄、释半山、法若真等一批左右成就的画家。黄山画派成员所属范围和时限都比新安画派和天都画派宽泛,黄山画派之得名士因为这一画家群皆以黄山为绘画主题,且形成独特的风格。而画家本人不一定是黄山人或天都人、新安人。近、现代很多著名的画家如黄宾虹、张大千、汪采白、刘海粟、赖少其等诸人,均可归入这一流派。 
    海阳四家:指的是明末清初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四画家。其中后三人为休宁人,渐江也与休宁关系密切,所以后人就以休宁的别名“海阳"来统称这四位新安画派绘画大师。


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独傲艺林。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明末,流寓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徽派版画:肇端于墨模镌刻,明万历年起,墨模中墨面图案的镌刻技术,逐步移植到版画镌刻上来,遂形成徽派版画,至清初,发展到高峰,在海内外独步一时,产量之多,种类之富,技艺之高皆达到空前的地步。徽排版画的艺术特色,是依靠白描手法来造型,线条细如毛发,柔如绢丝,一扫过去粗壮健雄之风,适应明中期以后的社会风尚,以工整、秀丽、缜密而妩媚的情调见长,抒情气息浓厚。技法上舍弃大面积的黑白对比,以线条的粗细、曲直、起落、翻简、疏密、来表现事物的远近、体积、空间和质量的关系。徽排版画的经典之作很多,如黄应泰明万历元年(1573年)雕版的《帝鉴图说》等等。到19世纪中叶后,随着近代西洋版画传入中国和近代印刷术的兴起,徽派版画才渐趋于消沉。 

徽派刻书: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徽州刻本的历史自南宋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其时歙县“刻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徽州自朱熹之后,文书渐开,学风很盛,读书藏书之家日渐增多。尤其在明中期以后,徽商崛起,刻印书籍成为社会百业中一个获利丰厚的时髦行业,在财力雄厚、经营有术的徽商开发下,徽州刻书业更为迅速发展起来,使徽州成了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徽州刻本可上与宋板比美,下与苏杭争价,很快跻身于全国刻书业的前列。 

徽派印章: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产生了金石艺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印章称“玺”,臣民印章称“印”。徽派篆刻,始于休宁人何震,尤以晚清黟县黄士陵崛起,创“黟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