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011-00187 信息分类: 市政府办文件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20-11-16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发布日期: 2020-11-17
生效日期: 2020-11-17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政办秘〔2020〕65号 词: 市政府公报2020年第11期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印发黄山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市经信局 发布时间:2020-11-17 14:28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阅读次数: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黄山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11月16日        



黄山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 施 方 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强化优势,填补空白,挺进前沿”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以园区聚集发展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突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汽车及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打造一批国内一流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生产企业,建成省级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争创国家级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努力实现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跨越式发展,在产业技术水平、企业技术研发、自主创新成果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具体目标

——产业总量扩张。到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税收、利润年均增长15%以上。

——企业规模做大。到2022年,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力争实现首发上市企业1家,挂牌企业达50家以上。

——产业集聚加速。到2022年,我市汽车电子、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高度集聚,延伸汽车电子、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

——创新能力提升。到2022年,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以上。

三、产业布局

(一)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重点分布在休宁县、歙县和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车用电器(汽车仪表、汽车线束、摩托车仪表、组合开关)、动力系统(汽车转向集成系统、汽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等)、车身系统(车桥、转向节、制动器、轮毂等),重点企业昌辉汽车电器、金马股份、瑞兴电子、菲英汽车、南科汽车、浩特达、安徽冠润、鼎鸿汽配。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分布在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屯溪区、徽州区、歙县和休宁县,重点发展卫生用品成套设备、数控加工中心、螺杆泵、高压阀门、电阻焊接设备等,重点企业富田精工、新诺精工、盛锐精工、日基焊接、普电焊接、黄山工业泵、屯溪高压阀门等。

四、重点任务

(一)培育优势企业。重点支持金马科技、昌辉汽车电器、瑞兴汽车电子、菲英汽车零部件、斗禾汽车零部件、中链科技、黄山电器、富田精工、新诺精工、黄山工业泵、屯溪高压阀门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汽车及装备制造产品“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配套专家”,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开展兼并重组,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突出创新驱动。整合现有的国家级博士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专业试验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技术资源共用、共享。加强与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汽车及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等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强初创企业孵化服务,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开展“双百双行”(百家企业高校行、百名专家黄山行)产学研用系列活动,组织企业走进黄山学院开展合作对接,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人才、技术供给。支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各类“双创”载体,参与各类“双创”大赛。积极申报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每年树立1户以上省技术创新示范标杆,力争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零的突破。(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推进智能制造。推动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推广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紧扣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智能化、电动化”汽车及高端装备产品,推动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力争每年新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2家以上,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以上,建设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加强产业配套。加强歙县经济开发区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休宁县溪口镇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专业镇、祁门县电子产业园等发展平台之间的协作配套,统一规划布局市内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所共需的基础配套产业。依托黄山市汽车及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加大产业融杭推进力度,力争每年15家企业(项目)与都市圈企业达成合作。整合我市现有物流企业,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努力发展汽配物流园。(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培育一批首台套装备。鼓励富田精工、新诺精工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集机、电、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成套技术装备、单台设备或关键部件。力争到2022年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3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六)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一批“三品”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培育申报省级新产品,培育申报“安徽工业精品”,提升黄山工业品牌影响力。加强新产品、工业精品的推广应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精品安徽”央视宣传推介工作,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支持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推进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强化对生产过程和关键点的把控,以标准化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激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企业申报“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级建立汽车及装备制造发展议事协调与问题解决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推进、企业发展、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合作、强力推进的工作体系。(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培养人才队伍。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政策,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组建以高校院所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投融资专家等构成的产业发展智库,形成一支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研究和决策的咨询队伍,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优秀职业经理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股权激励力度;鼓励高校、中职院校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批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强化项目支撑。积极推动以智能化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提高关键设备数字化率;健全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加大对汽车及装备制造重大项目的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基金扶持力度,由政府出资,吸引金融机构、创投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或拓展现有基金支持范围,通过领投、跟投等多种方式,扶持初创企业发展,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加大招商力度。围绕目标企业,通过敲门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强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逐步形成我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品牌竞争优势。同时,推进在谈项目早日落地,尽快形成生产能力。(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意识,深入推进服务创新,实施服务提质提效工程,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改革。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的协调调度、联系包保、问题办理反馈等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