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011-00192 信息分类: 市政府办文件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卫生、体育 发文日期: 2020-11-19
发布机构: 市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0-11-20
生效日期: 2020-11-20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政办秘〔2020〕72号 词: 市政府公报2020年第11期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印发加快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0-11-20 15:01 信息来源:市体育局 阅读次数: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加快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11月19日        


加快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

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国家推进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体育+”战略,以户外运动和品牌赛事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国际化、时尚化、精品化、特色化”目标定位,拓展体育产业链,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推动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推动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龙头,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建筑业为补充,以竞赛表演、体育旅游、运动康养、体育会展为主要业态,以产业示范基地、体育特色小镇、营地驿站、场馆设施为载体,以智慧体育、体育科技为支撑,全域联动、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到2022年,黄山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5亿元以上,年增长13%以上;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占当年度全市GDP的2%以上,保持全省前列。其中,体育服务业总规模达40亿元以上。

——产业基础:到2022年,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5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 10个;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1个,省级体育特色小镇2个,引进3-5家知名体育企业,全市建成自驾车营地(驿站)30个,其中国家级营地15个。

——品牌影响:到2022年,在引进和申办国际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IP上取得较大突破;体育会展活动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初步建成1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10个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三、产业布局

整合梳理黄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依托资源分布特点,打造“一心、两带、三区”运动休闲和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心:全市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依托中心城区综合区位、产业基础、人才聚集、交通设施等优势,打造集体育资源配置、区域集散为一体的全市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引领带动全市体育产业统筹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会展,拓展产业链延伸,推动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业、体育文化创意业加快发展。

两带:黄山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带和新安江流域运动休闲发展带。黄山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带依托黄山山脉,整合周边区域资源,重点引导徒步登山、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定向、露营、低空、极限等户外运动项目发展,打响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品牌;加强户外营地、徒步骑行驿站、汽车露营营地、低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建设,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引进高端体育休闲俱乐部,建设主题性运动公园和户外培训基地。新安江流域运动休闲发展带以新安江为主轴,以沿线重点城镇为依托,重点打造新安江绿道骑行和水上运动品牌,融入长三角体育产业集群,引导骑行、马拉松、水上运动、休闲养生等运动休闲项目发展。

三区:中部运动休闲发展核心区、东部古城民俗体育发展区和西部生态运动发展区。中部运动休闲发展核心区以黄山区、休宁县、黟县为核心,打造集竞赛表演、自然风光、户外运动、康体疗愈、采风写生等为一体的户外运动休闲集聚区。东部古城民俗体育发展区以歙县、徽州区为核心,打造集体育培训、文化研学、体育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古城运动休闲集聚区;西部生态运动发展区以祁门县为核心,打造集户外探险、户外极限、中医康体、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运动集聚区。

四、重点任务

(一)打造高端品牌赛事,实现开放发展

1.申办国际性区域性高端赛事。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各单项协会、长三角区域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申报举办国际性、区域性高端体育赛事,推动资源集聚,提升城市影响力。积极申报举办世界赛艇巡游赛、高尔夫中(美)巡回赛、ITF世界女子网球巡回赛、国际越野跑锦标赛等各类高端国际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2.提升自主品牌赛事。持续打造中国黄山登山、骑行、论剑、越野、水上五大自主品牌系列赛事,不断丰富赛事内涵,提升赛事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举办好“绿水青山”综合运动会、中国黄山登山(徒步)大会、黄山论剑武术大赛、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马拉松、太平湖铁人三项赛、中国黄山(黟县)山地车赛、NYBO全国青少年篮球公开赛等重点或“一县一品”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3.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办赛。支持各类协会、俱乐部、企业和个人在黄山注册举办或共办各类职业性、群众性赛事活动。每年向社会推出一批赛事活动购买服务清单。办好全国县域足球联赛、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等活动,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提升运动休闲健康城市影响力。(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二)优化体育产业集群,实现协调发展

4.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统筹谋划县域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运动休闲差异化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含黄旅·太平湖旅游度假区运动板块)申报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歙县桂林网球运动小镇争创省级体育特色小镇工作,积极培育篮球、高尔夫、户外等各类体育特色小镇。(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5.推进基地建设实体化。发挥皖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黟县山地车户外运动基地、奇瑞黄山露营地、花山谜窟休闲运动板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与国家队联合建设全国越野跑竞赛训练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滑板(轮滑)训练基地等;丰富基地运营内容,拓展培训研学、运动康复等产品,争创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6.建设体育产业园区。在符合区域发展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延伸拓展体育产业链,引进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体育康复产品等生产企业;加大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体育科技成果应用推广,鼓励设立各类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吸引知名体育组织和企业总部、中小微企业入驻园区。(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7.构建全域户外网络体系。做好山地、水上、低空飞行等单项体育产业规划;支持各地开发建设古道、徒步道、骑行道、自驾车道等休闲道路设施,整合四道资源,以驿站、营地为联系点,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风景道为联接,打通全域体育旅游目的地、基地、营地小镇和景区景点,实现与长三角自驾系统无缝对接,建成自驾车营地(驿站)30个。(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三)拓展体育产业新业态,实现创新发展

8.发展体育会展经济。积极筹办中国国际户外高峰论坛暨黄山户外运动嘉年华等活动,依托论坛、会展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黄山运动休闲健康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鼓励国内外体育组织、企业举办体育专业展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9.拓展体育休闲新业态。促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升级,拓展运动休闲、康养度假新业态;策划以“夜奔跑”“夜露营”“夜垂钓”等为主要内容的“夜健康”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明星达人、网红经济,借力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推出系列体育旅游产品,拓展体育休闲新业态。(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10.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打造以运动休闲和文化生活为核心,集商业购物、主题餐饮、特色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商业综合体;依托智慧体育与体育科技,拓展线上体育培训、线上体验消费;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推广运动处方、运动营养餐,提倡运动养生“治未病”,推进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新模式;优化体育彩票规划布局,促进销售服务模式提质升级。(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

(四)提升体育产业能级,实现绿色发展

11.促进“体育+旅游/文化”。重点推出“黄山十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黄山十大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策划“醉美骑行”“初夏奔跑”“水上体验”“登高逐梦”四季活力黄山主题赛事活动。鼓励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区、乡村建设特色运动休闲设施,推出特色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产品。(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12.促进“体育+康养/医疗”。推进太平湖运动康养基地、黄山太极书院康养基地、齐云山休闲养生小镇、祁门御医岛康养等示范项目建设,支持鼓励中医养生、运动康养、研学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康养基地建设;与知名体育院校合作开办运动康复培训学院;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专业诊疗与康复训练机构,探索将新安医学、御医康养融入运动康复,推出系列康养处方、运动恢复产品。(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13.促进“体育+培训/研学”。依托黄山市户外运动基地和营地设施,开展高尔夫、网球、篮球、越野、桨板、皮划艇、赛艇等体育培训,加大水上救生培训力度,建设国家级高尔夫、网球、水上运动培训中心;积极推进体育进校园,推动户外青少年营地建设,鼓励投资开发集拓展训练、研学教育、科普科考、自然探险于一体的体育教育旅游产品,打造多梯度青少年户外素质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14.促进“体育+扶贫/民俗”。推进运动振兴乡村,体育助力扶贫。结合乡村特色资源,举办赛事活动,开发特色运动休闲产品。挖掘徽州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内涵,积极推动徽州武术发展;促进徽州传统体育活动与民俗、非遗、茶艺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完善地方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整理,适时推出黄山体旅民俗展示主题活动产品。(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五)建设智慧体育,实现共享发展

15.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加大黄山智慧体育平台推广使用,搭建体育文化传播平台、体育信息分享平台与体育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细分体育消费市场,有针对性的设计投放各类体育消费产品。提升中心城区健身步道,黄山、齐云山登山步道智能化建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屯溪区、休宁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16.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谋划建设市体育会展中心,完善场馆体系和全民健身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推进全市体育场馆智能化提升改造,推动市民健身苑的智能化升级,逐步建成各类智能健身公园。(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

科学编制黄山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黄山市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5年)》,建立全市体育产业重点项目库,每年排出一批重大赛事、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健全完善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

(二)强化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保障用地供给,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出台加快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扶持措施,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活力。(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人行黄山市中心支行)

(三)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在体育赛事、场馆服务、项目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制定群众健身消费相关鼓励政策,拓展体育消费市场。完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四)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产业智库

加大体育高层次人才规划和引进力度,将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体系;成立水上运动学院,开展水上运动系列人才培养;鼓励本地院校设立体育产业类专业,建立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体育产业智库建设,鼓励各类智库机构开展体育产业研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