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996/202012-00034 信息分类: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12-22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负责人解读】局总工程师何文英:《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主题新闻发布会解读

作者: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0-12-22 16:45 信息来源:黄山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发布主题: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发布地点:黄山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新闻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何文英
  发布实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十三五”期间,我市着力开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黄山市“十三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全市主要生态指标全国一流、全省首位。

一是环保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和指挥长。制定黄山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将生态环保重点工作任务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二是顺利完成减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权力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启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3139个。五年来,市级共审批建设项目296个。按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总量减排考核任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4项主要污染物较2015年降幅分别为COD下降7.72%、氨氮下降7.89%、二氧化硫下降2.5%、氮氧化物下降2%,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三是有效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五年来,全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0件,办理配套办法案件150件,累计罚款1284.6万元。累计抽查企业1247家次,发现问题231个并及时督促整改。全面推进48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运维“三个全覆盖”工作。制定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化解工作预案等,目前已有306家企业完成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备案。五年来共受理各类环境投诉5300余件(次),均得到有效办理。

四是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蓝天保卫战方面,以“五控”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废气深度治理、扬尘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各项考核指标每年均达到目标考核要求;碧水攻坚战方面,深入实施“十大工程”,高质量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改革,“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写入中央文件,试点经验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典型案例选编”;在净土持久战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

五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进展。我市于2018年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黟县、祁门县、休宁县和歙县先后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黟县已于今年8月份获得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

六是生态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完成市、县区生态环境部门机构改革以及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昌景黄高铁穿越祁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赔偿案,完成休宁巴坑坞矿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基本完成“三线一单”方案编制、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划定和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等方面的工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为核心,以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升级版,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强改革创新,强化基础能力,科学设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保持稳定,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路径进一步明确,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两山”转化黄山模式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助力黄山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努力把黄山市建设成为推动安徽省“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典范、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