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召开“黄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实录【市农业农村局发布】
发布主题:“黄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9日,下午15:00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黄山日报社18楼)
发 布 人:朱舜球 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四级调研员
发布实录: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就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根据全国统一部署,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5848人次,涵盖种植、养殖、农机、电商等领域,学员满意度达99.9%。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三位一体”培育体系日趋成熟。一是构建以农广校为主体,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民营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一主多元”培训体系。二是建成覆盖面广的实践教学网络,以4所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为圆心,辐射带动9所省级所农民田间学校、26家农业实训基地为核心和35家农业经营主体实践基地,打造形成半天现场教学培训圈。三是建立“农技推广骨干+田秀才+土专家”师资库,全市入库师资81人,其中16人入选省级师资库。
(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日渐增强。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已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骨干,以培训实训当中所获得的新技术、新技能和现代发展理念,大胆创业、积极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37家,家庭农场2653个,社会化服务组织461家,联系农户6.4万户。为聚沙成塔、资源整合,2024年,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新农人协会,会员达122人。其中,黟县学员徐海波探索出的“有农模式”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
(三)农民综合素养日益提升。经过系统培训,参训农民进一步熟悉了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跟进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形成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学员汪玉顺承办的休宁县和福园家庭农场,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创新实施生态种植蔬菜示范区、生态养殖土鸡示范区、生态培育果树采摘示范区、农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区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种养结合、农业采摘、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荣获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称号。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我们将紧紧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不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力度,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活力源泉。
(一)双班并举育强主体。紧跟农业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打造高素质农民“智富研修”特色培训品牌。今年10月份市级将开设两个特色班次,一是面向中药材(含灵芝)、黄精、蔬菜、食用菌、水果等特色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及业务骨干开展培训,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二是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及服务、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开设乡村产业振兴“雏鹰”培育班,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社会化服务主体带头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
(二)优化培育机制。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构建“课堂教学+基地实训+产业服务”培育链条,打造“理论+实操+观摩”场景化产业课堂,将课堂教学搬到田间地头,拓展培训实效。为充分检验培训效果,举办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蔬菜栽培工、直播销售员等专项竞赛,并各选派3名优胜选手参加省级决赛,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服务合作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平台作用,利用好农技体系队伍力量,优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按照“1+N”联系模式,采取定期回访、现场指导等方式,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解读服务。与此同时,加大跨区域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组织学员参加农交会、秸秆博览会等,在更大平台上相互学习、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