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067/202009-00132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企业,意见,PDF 发文日期: 2020-08-22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09-16
生效日期: 2020-09-16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政办〔2020〕21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0-09-16 15:04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阅读次数: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全面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避害”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利”作用,统筹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服务保障效益。

坚持统筹协调。完善气象事业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地方和部门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城市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气象科技创新,对标服务需求,补齐发展短板,聚焦气象应用关键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黄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平台智能、开放共享、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业务体系;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水平的贡献率显著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应急、救援和农业、交通、旅游行业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气象服务现代化新黄山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1.紧紧围绕人民需求,开发集资料分析、质量控制、装备保障为一体的研究型观测业务建设,全面提升气象综合观测能力。一是构建面向服务需求的智能气象观测站网。完成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系统、冻土自动观测、雪深自动观测等地面自动化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乡镇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气象观测网和观测项目,提高气象灾害频发地区以及重点区域的观测密度;强化面向生态、特色农业服务需求的专业气象观测,增设负氧离子观测站,新建特色农业实景监测站及影响作物生长要素监测设备;深化气象卫星、高分卫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黄山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布设风廓线雷达,开展一网多能立体观测。二是增强运维技术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气象信息运维体系。构建气象信息综合可视化监控体系,实现气象装备全生命周期集约化、信息化管理和监控运维的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建设市级计量检定标准化实验室,实现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远程故障诊断及系统维护。

2.围绕预报精准,发展智能预报业务,努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完善覆盖延伸期、长期、中期、短期及短临的无缝隙、递进式预报产品;开展中短期、延伸期网格预报产品和气候预测产品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平台,提高市、县两级一体化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数据存储能力;加强黄山地区极端复杂天气过程客观化预测能力建设;完善分类强对流预报技术体系;强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决策、公众、专业气象服务的应用。

3.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构建市县一体化的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智能感知用户和突发事件位置信息,并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推送预警信息;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重点解决偏远山区、农村等预警信息覆盖盲区以及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升预警精准发布能力;建立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灾害联防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对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持续提高防汛抗旱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我市地处皖南山区,地形复杂,局地气候明显,针对复杂多变的防汛抗旱形势,不断完善应急、水利、气象、水文会商研判,提升指挥调度和联防联控水平;加强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面向新安江流域防汛抗旱需求,细分气象、水文监测预警单元,强化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提高流域洪涝、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效能。

2.充分发挥智慧气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黄山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及智慧气象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以“基础业务共享化、公共服务智能化、行业服务特色化”为特征的智慧气象,在防灾减灾、预警监测、公共服务、交通旅游、农业水利等重点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达到全省气象部门先进水平。

3.提升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能力。气象、公安加强协调合作,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完成对市高速公路气象信息预警平台业务平面改造;实现安徽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的对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运行机制,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汛抗旱、地震等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提供气象支撑。

4.强化城市内涝风险管理。建立城市暴雨内涝、降水监测预报等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城市内涝预警信息,提升城市内涝风险防范能力。

5.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风险调查、风险识别和研判,着力提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能力;针对区域主要产业特征,试点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快智慧气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6.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建设和完善市、县级气象科普场馆,强化农村防雷减灾宣传,推广农村防雷实用技术,提升农村防雷减灾能力;健全气象科普宣传长效机制,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构建气象科普大格局。

(三)发挥气象“趋利”作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1.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气象保障服务。发展农业气象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农业气象物联网等业务,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精细化评估;建立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发展基于农业气象大数据与用户行为分析、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定制、信息互动反馈的直通式服务,实现重点对象服务全覆盖;完善黄山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努力做好黄山绿茶、红茶等“气候好产品”品牌创建;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2.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完善气象遥感监测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联动机制;开展避暑、休闲、康养、宜居等生态气候资源评估,开展重点地区气候承载力评估,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城市”“气候宜游小镇”等国家级气候品牌,积极推进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评选;完善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深化气象、生态环境部门数据共享、研判会商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大气污染指数气象条件的预测分析研究。

3.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保障能力。一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更新火箭作业系统,增设碘化银增雨烟炉,初步形成立体化作业网络;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一线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指挥能力。完善监测预警、作业指挥、效益评估平台建设,构建作业预警及时、指令传输通畅、作业指挥科学、信息上报及时的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体系。三是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融合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纳入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安全责任清单;完善公安、气象、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落实在弹药运输、作业安保、人员审核和空域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覆盖所有弹药库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安全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和弹药进行全方位监管。

4.继续加强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利用智能网格一张网预报数据,完善黄山市大众摄影指数预报服务系统,加快旅游气象体系建设;针对黄山市主要观赏植物油菜花、黟县桃花、塔川红叶,收集生育期资料,建立观赏期模型,开展观赏植物花期预报,提升农业气象及旅游气象技术含量,融入政府旅游智慧服务平台。

5.推进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开展新安江流域预报预警气象服务工作,细化新安江流域面雨量预报预警、长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继续做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月潭水库提质增效等气象保障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县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推进气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要将相关重点工作列为督办事项,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融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发展规划,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军民融合、融杭接沪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公共气象服务等经费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统筹安排财政预算。

(三)健全气象法规标准体系。根据气象领域上位法的立、改、废情况,及时开展我市配套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大力支持、深度融入,重点围绕防汛抗旱、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交通安全等领域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推进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应用。

(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气象系统干部纳入市县(区)党委、政府干部培训计划;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将气象防灾减灾作为政府人才工程(计划)、创新团队、专家库选拔的专业领域,努力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

2020年8月22日

附件: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的实施意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