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打造“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急救赋能教育新模式

作者:杨秀芳 发布时间:2025-04-11 17:00 信息来源:市红十字会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为响应国家急救教育普及号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校园急救教育发展,黄山市红十字会与全国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黄山市屯溪第五中学深度合作,成功打造“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急救赋能教育新模式,为师生生命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投放“救命神器”,织密校园急救安全网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设备,为提升校园急救能力,市红十字会在屯溪五中校园投放AED。为确保设备能够得到正确使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演示的形式,向师生详细介绍AED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了解AED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使AED真正成为守护校园安全的“生命卫士”。

打造实景课堂,开启急救知识学习新体验

为让急救知识更加直观易懂、生动有趣,市红十字会与屯溪五中共同打造“急救科普实景课堂”——急救教育知识长廊。长廊以“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阻等急救技能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长廊还特别设置模拟操作区,学生可进行CPR按压深度、频率的实时反馈训练。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急救知识,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使急救知识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师资赋能培训,铸就校园急救教育主力军

教师是急救教育传播的关键力量,为夯实校园急救教育专业基础,市红十字会为屯溪五中开展“CPR+AED”专项培训。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应急救护培训师资担任讲师,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考核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为屯溪五中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42名教师均顺利获得“CPR+AED”证书。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屯溪五中的急救教育生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师生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大幅提升。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急救教育模式,为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让急救知识惠及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师生,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