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举办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推进暨安徽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活动
为充分发挥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教研基地校及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4月8日,我市开展了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项目推进暨安徽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活动。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江立新,屯溪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积良,全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教研组长、教研基地校骨干教师、市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区县名师工作室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屯溪百鸟亭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叶雨欣主持。
开幕式上,屯溪百鸟亭小学副校长叶丹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介绍了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屯溪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积良介绍了推进区域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以及如何从区级层面推动安徽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建设。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江立新勉励全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教研组建设和团队协作,聚集教师专业成长,完善激励机制与评估体系,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课堂教学环节,屯溪百鸟亭小学叶贝贝从“责任”出发,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精心设计溯源寻责、析诗悟责、品诗担责三个进阶式任务,对《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了比照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景物体会情感,在品析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
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汪冬妹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围绕“我是小小解说员”和“为视频写解说词”两大任务,运用AI技术构建了充满科技感的智慧课堂,在情境的渲染中引导学生聚焦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黟县碧阳小学俞培执教的《军神》通过创设“清明祭英烈,广播站招募令”情境,设计了“回顾课文、理清脉络”“精准批注、解密称号”“聚焦医生、崇拜军神”“角色带入、创意讲解”四个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沉浸式地体验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市优秀教研员、屯溪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陶小红,安徽省特级教师、祁门县实验学校副校长康琰琰紧扣“整合·同构·互文”三个关键词,从素养性目标的整合、真实性情境的叠印、同构性任务的规划、实践性活动的聚焦、综合性资源的运用、互文性评价量表的使用等5个方面对三节研究课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充分肯定其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价值,提出了实操性的教学建议。
在专题讲座环节,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方素芬所作的《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报告,结合该校教研组的日常做法,从“梯队筑基、多维发展”“先锋铸魂、双融共进”“建章立制、夯实常规”“理念引领、研创共举”“青蓝赓续、薪火相传”“立足教研、成果丰硕”六个方面,为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兼具系统性和实操性的建议。
在工作汇报环节,屯溪百鸟亭小学、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黟县碧阳小学三所安徽省首批小学语文“新课标校本行动”基地校,对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汇报。屯溪百鸟亭小学吴颖从项目实施路径、三级教研铺陈、阶段成果彰显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胡莉莉围绕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进行了阐述;黟县碧阳小学张慧结合学校教研组建设对“443工作法”进行了解读。三所学校的工作汇报都富有特色,取得的成效也为接下来的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焦斌、黄山市实验小学徐颖、祁门县实验学校康琰琰、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胡莉莉、歙县新溪口中心学校洪小龙、黄山市新城实验学校郑容和屯溪区教研室陶小红,对安徽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培育工作进行了汇报。7位项目组成员围绕语文聚合教学思维,从理论的探索、课例的实践、单元的聚合、研究的前景等方面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
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三级正高教师焦斌以《积极推进新课标校本行动,扎实培育优秀教学成果》为题,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要求全市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积极推进新课标校本行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一是系统规划校本实施方案,聚焦新课标核心理念,开发适配的校本课程资源与教学模式;二是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课例研讨、同课异构等活动,探索情境化、项目式教学,推动语文教学方式转型;三是建立“研—教—评”一体化机制,以课题研究驱动教学创新,动态跟踪教学成果培育进程,提炼典型案例并推广经验。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高质量教学成果库,助力黄山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效落地。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研讨、专家引领、成果分享等多维联动,为黄山市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新课标落地的实践支架。本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准确实施和校本行动基地校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