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三茶”统筹跃新程
4月16日,太平猴魁开园采摘。
受“倒春寒”气候影响,太平猴魁部分产区略有减产,价格基本与往年持平,茶叶品质较往年有所提升。
黄山区通过“三茶”统筹,延伸茶产业链,提升产量产值,打响品牌,推动茶旅融合,并借助数字技术,构建产业大脑,实现产品溯源,有力推动了太平猴魁茶产业迈向新高度,为黄山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茶产业:
生态筑基,传统与创新共舞
太平猴魁开园当天,茶山还被晨雾包裹,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的茶农们已经开启了一天的忙碌。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常年被云雾环绕,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
当天,黄山区乌石镇桃源村的野茶谷也迎来采茶人。数百公顷的天然林之下,太平猴魁茁壮成长。“林茶结合、林下种植”的模式,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山水滋养处,茶香自然生。加强生态茶园管护是黄山茶始终坚持的立命之本。开园前,黄山区按照“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深入推进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实施面积6.3万亩,扦插黄板250万张;开展常态化茶叶农残监测,抽样162个;抓实源头管控,将绿色防控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自主管理、自我监管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好生态助力茶产业发展。2024年,黄山区茶叶总产量1652吨,总产值71069万元。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到49.06亿元,较2023年提升4.92亿元。黄山区(茶产业项目)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太平猴魁夺得“世界绿茶评比会2024”最高金奖并获评“2024年度十大最具代表性中欧地理标志产品”。
在抓好传统茶产业的同时,黄山区以茶业深加工开发、融合发展等为主攻方向,持续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着力建设全国最大的新中式茶饮基地:做好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开发太平猴魁茶饮料的原材料提供等保障工作;支持华绿园、毛峰茶业集团、水工茶业等茶叶加工企业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工艺研发、茶饮料研发、茶饮品牌打造。华绿园研发的瓶盖茶已成新式茶饮的拳头产品。
茶文化:
茶旅融合,猴魁茶香飘世界
清晨的茶园,茶农踏着晨雾上山,将带着露珠的太平猴魁采摘下山。太平猴魁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一片茶都要经过头十道的纯手工制作。太平猴魁手工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已荣获联合国非遗认证。在黄山区,这项技艺在茶农手中代代传承。
开园当天,猴坑村茶园的小凉亭里传来孩童的阵阵欢笑,还吸引了十多位法国爱茶人走进茶园,体验太平猴魁的制作,感受茶乡风情。
近年来,黄山区大力开展茶博物馆和朝代茶馆建设。六百里茶企新建黄山太平猴魁博物馆,瑞魁茶业和贰两茶肆等茶企相继推出朝代茶馆,打造茶空间,展示“唐煮宋点”等传统茶事茶文化,推动茶旅文化发展。
茶科技:
数字赋能,产业大脑启未来
为了推进太平猴魁茶产品产量有数、销售有依、产区可查、可信溯源,黄山区构建了由“茶园GIS地理信息系统、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加工厂和大数据交易平台”组成的茶产业工业互联网,加快太平猴魁茶产业“大脑”建设,开展“数字茶园”区块链大数据建设和运用,为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新开发的太平猴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系统于今年茶季正式上线,全面运行。现已经完成太平猴魁地理标志保护茶产品认证系统信息录入,全区茶农茶企可以通过系统申请商标,实现产地追溯。截至目前,认证系统申领标识26451个,涉及产量10412.805公斤,客户扫码1707次,太平猴魁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可视、可控、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