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林下掘金 生态富民

作者:徐文卓 余晨翔 发布时间:2025-07-05 08:42 信息来源:歙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林下可生金,绿富可双赢。坐拥276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82.15%的歙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规模46.9万亩,年产值突破28.9亿元,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铺展。

徽州箬叶因叶片宽大厚实、香气馥郁,兼具食用、药用及工艺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歙县特色农业名片。歙县将其融入林下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日前,在歙县王村镇徽鼎轩箬叶加工厂内,十几个村民正捆扎新鲜箬叶。经分拣、烘干、包装等工序后,箬叶成为畅销商品。该厂负责人毕靖俊介绍,年产值约1500万元,年产徽州干箬叶350吨左右。箬叶喜阴湿,与林下环境契合,不占耕地且利用森林垂直空间,采收季与茶叶采摘期错开,形成时间互补。村民春茶季后投入箬叶采收加工,实现“一季茶叶一季箬,四季都有好收入”。王村镇村民潘爱凤说,茶季结束后在此工作,一天收入七八十元,工作不累。

歙县箬叶产品品质优良,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成为制作粽子、寿司等美食的优质原料。歙县林业局林权中心主任张丽梅称,近几年箬叶产业发展迅猛,采集面积3.5万亩,产值近3000万元。

盛夏,石门乡竹林郁郁葱葱,村民采收笋鞭,与徽州土火腿同炖,吸引众多游客。竹岭村村民程民华说,靠毛竹,他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休闲旅游的兴起,让石门乡的竹林资源焕发了新的生机。亳州的王东东在竹林开饮品店,夏季高峰月效益十分可观。他计划拓展挖笋、采茶、戏水等娱乐活动,提升游客体验。

如今,歙县依托山林资源优势,构建起从特色农作物种植采摘、精深加工到文旅融合、休闲体验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产业协同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歙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方永祝表示,下一步,歙县将聚焦林地资源优势,推进集体林地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构建“政策护航、资金保障、科技支撑”三位一体格局,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