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渔村:一盆青绿鼓起村民“钱袋子”
省级非遗传承人洪定勇给黄山市老年大学园艺班学员讲授徽派盆景制作技艺。 吴建平/摄
踏入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蜿蜒山道旁,虬枝盘曲的梅桩、苍翠遒劲的松柏盆景绿意盎然,在烈日下撑起片片清凉绿荫。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民居,掩映于葱茏的花木之间,宁静中跃动着蓬勃生机。
走进“文林艺园”盆景基地,徽派盆景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洪文亮正与儿子洪林一道悉心修剪盆栽。“徽派盆景韵味独特,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销路也很稳定。”说起园中数千盆盆景,洪林洋溢出笑容:“一年销售额能有50多万元,这都是生态带来的红利啊!”
不远处的小鱼家盆景园,洪瑜的直播声一大早就响起:“家人们你们看,这个品种叫作骨红……”电商直播的东风,正为古老的徽派盆景注入新的活力。“最火爆时,仅梅花一个品种,直播两小时成交额就突破了2万元。”洪瑜说。
洪文亮和洪瑜的增收故事,正是卖花渔村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与产业共赢的鲜活缩影。
作为中国徽派盆景发源地,卖花渔村深藏于新安江上游南岸沟谷腹地,因村庄形似游鱼、临溪而建得名。近年来,卖花渔村立足高达95%森林覆盖率的生态本底与深厚的盆景制作历史积淀,将普通苗木通过匠心雕琢升华为艺术珍品,实现从“资源”到“财源”的华丽蝶变。
发展中,当地村民深谙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自觉摒弃挖取野生树桩的做法,转向苗圃培育,既护了水土,也保了青山。同时,严格推行“移一培一”模式——即移栽一棵,必须补种一棵甚至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在释放产业活力的同时,确保青山常在、绿意长存。
在产业勃兴与生态守护同频共振的坚定步履下,卖花渔村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擦亮了“金山银山”的成色,盆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如今,全村236户村民,98%以上从事盆景相关产业,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皆是匠心独具的花卉盆景。2024年,全村盆景销售额约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万元,村集体收入192万元。枯木朽根在巧手中重焕新生,村民的“钱袋子”也在绿水青山间日益充盈。
如何让醉人的盆景与风景,拓展为更广阔的“钱景”?卖花渔村依托徽派盆景产业和独特自然风光,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思路,大力发展“盆景+旅游”产业,激活“美丽经济”。通过精心举办梅花节、摄影节、艺术展等特色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2025年梅花节期间,村内游客量达18万人次,旅游收入700万元,成功蹚出一条农旅融合的振兴之路。
面对游客增多可能带来的生态压力,卖花渔村坚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理念,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积极实施生态绿色发展项目,扎实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村内排水沟整治及人居环境“五清一改”等工程,擦亮生态底色;持续推行“村级清扫、镇级收集、县级转运、市级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守护村庄洁净;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生态化改造,如打造水口、新建生产便道、修复洪岭旅游古道等,在提升功能的同时注重与自然相融,既夯实了产业根基,也呵护了生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村等多项殊荣。
如今漫步卖花渔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处处铺展:花木掩映的庭院里,村民指尖翻飞,赋予盆景新生命;小小直播间内,古老艺术借助新媒介通达四海;蜿蜒古道上,游客沉醉于山水与盆景交融的“立体画廊”。“今年,村里还盘活闲置资产,将老村委会改造为集民宿、文创展示、研学课堂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进一步拓宽富民强村路径,该综合体预计明年初能投入使用。”卖花渔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盛宏芳谈及村庄未来发展,语气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