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岭村:良好生态拓宽增收致富路
纷至沓来的研学团队 程琦晗/摄
8月4日上午,在九龙峰生态保护·向善实践志愿服务站内,上岭村村民、九龙峰生态导赏员林森旺正热情地向一群亲子研学家庭讲解生态知识。这是今年以来,腾讯创新型党建项目与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的第五期研学活动。
过去靠斧头吃饭的村民,如今吃上了“旅游饭”,这在林森旺眼中可是稀罕事儿。
上岭村位于黄山区焦村镇西南部,与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上山两把斧,下山两块五。”这句俗语曾是上岭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去,村民主要靠砍伐林木为生,既破坏生态,又收入微薄。
转机始于2001年。为了保护生态,贤村采育场解散,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
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保护区和各方力量积极行动。一方面,保护站承担起执行政策法规、资源调查、科研监测和协调区内活动的重任。另一方面,2018年,黄山区人民政府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签订了《安徽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委托管理协议书》,把保护区委托给桃花源进行管理。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保护区建成了高效的智能巡护监测管理体系:科学规划了26条巡护路线,设置了11个监控点、3个监测小站,布设了55台红外监测相机,成功实现了从依赖“单一人防”向“人技结合”的现代化管护模式转变。
“如今的保护区植被茂盛,物种丰富。”从采育场工作人员到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30余年间,陈晓春见证了这里的生态蝶变。目前,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295种,其中,珍稀保护植物42种,脊椎动物289种,昆虫60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2022年,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建共管实践,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绿水青山有了,金山银山从何而来?答案之一就在林森旺的新身份里——生态导赏员。随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升,生态研学、自然教育等绿色产业“破土而出”。
2024年,桃花源九龙峰保护中心与上岭村村委会一合计,决定将村民培训成能够讲好家乡故事、带领访客深度体验的生态导赏员。在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牵线搭桥下,腾讯“望远计划”拓展和团建团队来到九龙峰,在生态导赏员的带领下体验保护区的环境,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去年6月,我们和腾讯合作开发研学游,由我们提供研学产品,当地村民为他们提供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在桃花源九龙峰保护地主任张铮看来,外界人员收获的是对自然保护区的了解与感受,而当地村民则实实在在地获得了经济收益。只有保护区生态得到保护,当地经济同步发展,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也是他们一直探索的方向。
“仅去年6个月时间,研学就给村里带来了52.6万元的收入。”上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勇介绍,不仅如此,依托这片好山好水,茶叶、蜂蜜、葛粉等农特产品搭上网络直播的快车,销路大开。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122.63万元,同比2022年增加175%。
如今的上岭村,村民们身份多元:生态导赏员、森林巡护员、民宿主人、农家乐掌柜……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广。远处,九龙峰层峦叠翠,万物竞发,生机盎然。这条用心护出来的“绿色生计”之路,在青山见证下,正向着更广阔的前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