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人》:
宣传抗日救亡 激励军民斗志
屯溪是皖、浙、赣三省边界重镇,抗日战争时期,屯溪曾有一份进步刊物,一份具有皖南地方特色、反映战时人民心声的红色刊物《皖南人》。不过,由于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疯狂打压,这份刊物仅出版七期就于1940年11月5日被迫停刊。
1940年7月16日,文化进步人士黄乐民、骆耕漠、李莅之、朱波、唐海主编的《皖南人》在屯溪黎阳创刊。该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场,以宣传抗日救亡、传播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为主旨。其创刊词中写道:“皖南人的含义是广泛的,现代化的,指生长皖南、寓居皖南,甚至到过皖南的人。我们想凭我们的口号集中主观力量,运用客观诸条件来把握皖南的特殊需要和皖南的特殊问题,加以探讨,加以阐释,使之有助于抗战。”
“《皖南人》是由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总干事黄乐民以其合法身份,为宣传抗日救亡而创办的。出版社设在黎阳76号,后迁至下黎阳财神庙92号,发行人程襄侯。”屯溪区档案馆馆长鲍屯生介绍。《皖南人》内容丰富,有国际国内时事述评,有皖南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有抗日动态,亦有民情风俗和指导青年学习的经验谈等,是一份综合性刊物。在众多的内容中,又以宣传抗日救亡内容为最,或评述抗日前途或褒奖抗日将士或斥责国民党顽固派对敌休战、对内骚扰的罪行。即使是短小的杂文小品,也从细微处展开抗日的大题材。如《气节》《青年的光荣》《主观眼镜和思想改造》等文章,将国民党顽固派置大敌当前而不顾,趁国难发财的行为揭露得淋漓尽致。
鲍屯生称,抗日战争时期,屯溪是东南战区的大后方,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屯溪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一些党内外文化进步人士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行刊物,开辟抗日救亡阵地。当时较有影响的刊物有《皖南人》《烽火旬刊》《抗建青年》《国难旬刊》等。早些时候的进步刊物还有《黟山青年》《新安月刊》等。据了解,《皖南人》从1940年创刊,共出刊七期,分为两卷,均是十六开本。第一卷是半月刊,有六期。从第二卷起改为月刊,页数由原来的12页2万余字,增至16页近3万字。由于刊物坚持宣传抗日、团结、进步,以至国民党当局对其深感不安和嫉恨,《皖南人》第二卷仅出了一期就于同年11月5日被迫停刊,还刊发了告别辞。刊物虽然存世仅四个月,但对于推动皖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