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村红色遗迹遗址群
黟县柯村位于黟县西北部,地处黟县、祁门县、池州市石台县三县交界处,是红色革命老区,拥有大量红色遗迹遗址,素有“皖南红色第一村”美誉。1934年8月,中共太平中心县委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柯村暴动,并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
1934年“夏大旱,秋收不及五成”,农民饥火烧肠,挣扎在死亡线上。1934年7月,太平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准备进行武装暴动。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杨家墩、乌头坑、新棚、柯村一带的农民在100余名党员的组织和带领下,全面举行暴动,推翻了当地国民党基层政权。暴动取得初步胜利。
9月初,闽浙赣省委派出由宁春生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进入柯村地区,壮大了暴动声势,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10月,皖南苏维埃政府在柯村成立,宁春生任主席,方再兴任副主席,下设财政、供给、土地、裁判、交通、印刷、文教、修枪8个部。接着,各县、区、乡也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4年11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率领下进军皖南,12月18日进入皖南苏区柯村休整。皖南苏维埃政府召开欢迎大会,组织群众慰劳红军。方志敏召集皖南苏区负责人开会,听取汇报,分析斗争形势,指出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要把苏区转为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方志敏同时留下1个侦察营,与皖南红军游击大队合编,组成皖南红军独立团,约500人,由原侦察营长熊刚任团长,刘毓标任政委,以黄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方志敏还写了“紧握欃枪,任他风暴”八个字,鼓励大家英勇不屈,顽强斗争。21日凌晨,先遣队留下一批伤病员后,离开柯村,继续迂回转战。柯村暴动的成功与皖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在闽浙皖赣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九四九年后,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柯村镇政府相继建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村暴动纪念馆)、方志敏柯村纪念馆、柯村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及皖南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交通部、印刷部等红色场景馆。
方志敏柯村纪念馆位于柯村镇竹柯自然村,原为方志敏行居,为清代徽派古民居。方志敏纪念馆是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村暴动纪念馆)的分馆,1984年设馆。纪念馆门口墙上保存着当年红军写下的“当红军最光荣”标语。馆内设有“柯村展陈”,分别展出“柯村暴动”“方志敏与皖南革命斗争”历次纪念活动照片及文字介绍、柯村风光和改革开放以来柯村老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二楼大展厅为纪念馆主体,陈展六大板块,图文并茂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革命生涯、情操信仰、廉洁品行、皖南行动、英雄形象、不朽精神”。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村暴动纪念馆)位于柯村镇柯村村柯下组,原为柯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柯村镇政府多次对其实施提质改造。馆内展示有烈士遗物、红军使用过的枪械、弹药等革命斗争文物,并陈列柯村暴动革命斗争史料及革命文物图片等。纪念馆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