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潭镇陈坑村:和美乡村里 坐隐田园中
昌公湖畔,阡陌纵横,斑驳秋色引人入胜;房前屋后,干净有序,新建步道宽敞平整;转角巷口,竹篱笆和小花坛扮靓了村庄容颜……这是记者日前在黄山高新区新潭镇陈坑村所见情景。
陈坑村地处黄山高新区西北方向,毗邻高铁黄山北站,面积4.9平方公里,辖陈坑、汪田、唐罗三个自然村共1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905.98亩,园林面积101.96亩,山场面积738.3亩,霞塘河从村中穿流而过,因村内陈姓居多,地势较低,故而得名。
该村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刻书家、戏剧家汪廷讷在陈坑村汪村组兴建徽州乡村别墅园林坐隐园,规模宏阔,风格独特,含110多个景点,环翠堂是主体建筑,大型画作《环翠堂园景图》流传至今。清道光年间状元汪鸣相,清末藏书家、刻书家汪鸣銮亦出自该村。
近年来,围绕“乡村美、村民富、民风好、产业旺”,陈坑村下足功夫,铆足干劲。
2023年抛荒地整治,陈坑村流转土地120余亩,通过与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对流转地进行“稻油轮作”,每年产水稻10万余斤,油菜2万余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600余人次。2024年3月,该村举办首届“春回大地 花漾陈坑”油菜花乡村旅游季活动,一周之内,前来踏青赏花的市民和游客5500余人次。
2024年,陈坑村又申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余万元,对村中闲置的废弃养猪场进行改造,通过与龙王潭生态园公司合作,成立昌公湖农业发展公司,发展石蛙(棘胸蛙)养殖基地。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石蛙2万余斤,产值200万余元。养池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既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又实现“稻蛙共生,循环利用”。
“石蛙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选择在这里养殖,正是我们村生态好、水质佳的证明。”陈坑村党支部书记胡建军介绍,该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美丽庭院评比与现代产业发展,持续探索农文旅融合路径。截至目前,已完成村口形象提升、主干道基础设施改造,打造背街小巷节点24处、农户门口微景观71处,新建道路2800米,安装路灯130余盏,建成280平方米党建引领信用广场,新增停车位12个。村容提升与生活改善让村民切实受益。在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该村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村庄向善向好。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们村离黄山市中心城区不远,四季皆有景,介于‘野’和‘市’之间,是亲近田园、休闲放松、近郊游玩的好去处。”胡建军告诉记者:“昌公湖作为人工水库,面积达45亩,现由村集体承包,正在建设环湖步道,后续将布设钓台,发展垂钓、野炊、烧烤、露营等休闲娱乐产业。未来,陈坑村将围绕水库、精品示范农田、棘胸蛙养殖等,加快建设集休闲与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农文旅融合推动村民增收,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更有盼头。”



皖公网安备 34100002000108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