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阳镇:锚定“3341”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作者:朱文鑫 发布时间:2025-11-21 08:22 信息来源:黟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为深入落实“3341”筑基工程,黟县碧阳镇立足城乡交融、民生需求多元的镇情实际,将“村为主”工作机制作为核心抓手,推动全镇干部下沉一线、入户走访,构建起“上下贯通、全域覆盖、精准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治理目标,为乡村振兴筑牢组织根基与作风保障。

织密三级联动网

夯实“村为主”治理底座

紧扣“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要求,碧阳镇从机制建设、网格优化、干部下沉三端协同发力,创新推行“党委会开进村(社区)”工作制度——镇党委每季度下沉一线现场解决1—2件民生实事,每月召开“村为主”工作例会专题分析“四情”动态。在网格建设上,按“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严格落实“一日双巡”工作机制,确保治理触角延伸至末梢。

“现在镇村两级干部都在压实包保责任,每人每月至少走访10户村民,还要参与包保村的户主会。”碧阳镇党委副书记朱景文介绍,“镇—村—组—户”四级联动格局已逐步成形,有效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服务精准下沉。

聚焦“三保”硬任务

干部走访回应民生关切

围绕“保安全、保民生、保文明”底线任务,碧阳镇以干部常态化走访为纽带,把民生小事办进群众心坎里。联村干部在碧山村走访中发现,村里不少老年人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面临医保缴费的难题。“手机点来点去看不懂,医保费咋交都不知道”,针对这一普遍诉求,镇村两级干部迅速行动,一方面上门手把手帮老人完成缴费,另一方面在村委会设置集中办理点,按时间节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安全和文明防线同样筑牢筑实。干部联合镇执法队对村(社区)“九小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不留安全死角;人居环境整治中,发现古黄村一处建筑垃圾堆积问题后,当场协调清运、督促整改,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碧山村“生态美超市”前,村民们提着攒好的可回收“废品”,兑换到洗衣粉、洗洁精等日用品后,脸上满是笑容:“现在村里干干净净,废品还能换东西,咱搞卫生的劲头更足了!”

攻坚“四情”处置

闭环管理化解急难愁盼

针对民情、访情、警情、舆情“四情”处置,碧阳镇建立一体化闭环处置机制,通过干部走访、网格巡查、群众反馈等多渠道收集诉求,形成“收集—分析—处置—反馈”全链条工作流程。“镇里每月都会开‘四情’分析会,由主要领导牵头,对收集的诉求分类施策。”碧山村党委书记汪怀远说,“简单问题村(社区)即时办,复杂问题镇里统筹、镇村联办,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今年截至目前,碧阳镇收到信访问题80件,已成功办结73件,办结率达91.3%;接到12345政务服务热线643条,办结率达98.76%。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实现了“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的治理成效。

健全治理体系

涵养自治共治新生态

在推进“3341”筑基工程中,碧阳镇坚持以“村为主”激活自治动能,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规范引导作用,邀请“五老”人员、乡贤能人参与治理,用好村(社区)议事点,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干部走访时同步开展政策宣讲、引导议事协商,推动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向村民自治深度转变。

传统节日期间,各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心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重阳节的手工灯笼制作与长寿面分享、元宵节的猜灯谜与投壶竞技……近期举办的邻里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们热衷的“跳蚤市场”、热闹纷呈的邻里文艺汇演等,群众踊跃参与。大家在活动中传承文化、增进感情,凝聚起自治共治的强大共识,绘就了群众自治的生动图景。

下一步,碧阳镇将持续推动“3341”筑基工程与“村为主”机制深度融合,以干部走访为连心桥,不断优化联动机制、锤炼干部作风,用更实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