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和美乡村结硕果
金秋时节,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在金黄色的稻田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遍地金灿灿的稻穗与新建成的乡村会客厅及稻田咖啡屋相映成趣,稻花香、咖啡香弥漫在村舍田野。今年完成的“微改造”提升项目“稻香芦荔”,让芦荔村变身远近闻名的乡村精品休闲旅游景点,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是一波接着一波。
今年,祁门县在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中,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力求以小切口实现大目标。目前全县在建的省级精品示范村有5个,培育完成的“亮点村”有18个,此外改造提升省级中心村87个,完成自然村整治达139个。先后获得“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四道加法”彰显科学布局。规划是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先规划、后建设”方能彰显和美乡村建设的科学布局,目前全县11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并且印发了《祁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年度工作要点,逐村编制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以高标准的规划方案推动和美乡村的高质量建设。建立“周六爆破日”制度,每周定期“爆破”项目建设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县委、县政府分管负责人联系包保重点村,每周深入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现场解决相关问题,以常态化的高压态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抓两头、带中间”模式全域推进环境整治及和美乡村建设,每个乡镇遴选培育一个“亮点”村,村均投入1000万元;对优势明显的重点村,村均投入5000万元培育省级精品示范村;对人口相对集中、具备特色产业和文化的中心村,村均投入400万元打造省级中心村;对环境整治基础薄弱的200人以上自然村,村均投入30万元开展环境整治,力求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印发《祁门县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试行)》《祁门县和美乡村建设负面清单和建议清单》,对全县和美乡村建设进行统一标准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标可依;组建祁门县和美乡村建设专家顾问团,加强对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的方案审核和现场指导,近两年共邀请专家顾问团成员到村指导30余次、开展建设方案专家评审10次,确保了人居环境整治及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
“四大行动”焕发蓬勃生机。在“五微改造行动”中,以“绣花”功夫实行“针灸式”改造,目前累计实施“微改造”提升项目1600余个,建成21000余处“祁遇”五小园,成功打造“乡见石坑”“自在桃源”“稻香芦荔”“荷美芳村”“文堂故里”“醉美倒湖”“茶香光辉”等乡村微景区30余处;培育了凫峰“五凫”、芦荔“清水田”、芦溪“安义顺”、新安“同人豫”、祁红“口红茶”等“微创意”农产品投入运营,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坚持“以拆破局”,疏通村庄脉络、还原村庄肌理,常态化开展“百日攻坚”村庄清洁行动,对村内“脏乱差”现象开展针对性整治,全力保障全县村庄风貌干净整洁,今年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村内沟塘4007口,清理村内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745吨,清理废弃广告牌4086处,清理乱搭乱建8165处。在“乡风培育行动”中,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推进移风易俗,推广积分超市、一献四捐等做法;加强群众身边典型评选及示范带动,今年有2位村民入选“中国好人”;以和合文化引领善治之路,推出好人和事佬、和气茶室等经验做法,涌现出17年矛盾不出村的“响潭实践”、坚持32年记录民情日记的“塔坊日记”等典型。在“产业培育行动”中,聚焦茶、戏、医、瓷、食五大非遗元素,培育平里祁民公社·数字游民社区、芦荔乡村会客厅及稻田咖啡、新安肉丝糕及嵌字豆糖、金字牌瓷艺手工坊、小路口菇菇部落和祁山“蛇药三宝”等产业业态,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
“四个保障”夯实发展根基。在资金支持方面,坚持“多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出水”,建立财政投入为主、金融支持为辅、社会资本参与、村民投劳配合的投入体系,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全县每年安排17%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三农”领域,去年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及和美乡村建设资金近1亿元。在用地保障方面,建立和美乡村建设“镇村呼叫、部门报到”机制,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与镇村无缝对接,优先保障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近三年来,全县优先安排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500余亩,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9%以上。在人才培育方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提拔重用农业农村优秀干部,先后选派镇村干部24批136人次赴先进省、市体悟实训;开展“燕归兴祁”五年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重点培育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800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88万元,扶持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600余人。在宣传引导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自主共建美好家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积分制”“红黑板”等评比机制,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等评选,有效约束群众不良生活行为,宣传传播时代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