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积极探索多样化生态补偿机制
《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黄山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举措,以探索多样化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践行“两山”理论。
一、林权入股,激活生态经济新动能
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率先实现从“砍树”到“看树”的林区经济模式转化。在山岔村的田段和苦竹溪2个村民组,村民将2700亩山场入股黄山九龙瀑景区,近三年来,两个村组年均分红400万元,人均分红达0.5万元。山岔村河东、方家、杨家坪3个村民组,村民将1500亩山场入股成立天湖景区,近三年来,年均分红42万元,人均分红0.15万元。通过林权入股,有效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主动性,同时实现了生态价值到经济价值的有机转化,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二、聚零为整,释放林地经济新效益
在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林业经营大户成立起弦歌油茶合作社,采取以村集体林地所有权、农户林地承包权和林木经营权入社入股,将零星分散的“小山”变成了集约经营的“大山”。目前已有800户林农投山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实施油茶造林3000余亩。5年来合作社助力弦歌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余万元,发放社员劳务工资485万元,油茶初果期内社员保底分红近100万元。昔日的荒山野岭已日渐成为生态观光、采摘体验、亲子研学、康养度假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胜地,实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
三、全链培育,打造特色林业增长极
除此之外,黄山区积极调整造林政策,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等项目,重点打造了“一枚果、一壶油、一杆竹”特色经济林基地5万余亩。2024年全区香榧林基地达1.2万亩,香榧干果产量约70万斤、产值6000万元,新明乡樵山村香榧产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全国香榧产业发展先进区县。新华乡雷竹笋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鲜笋3500吨,2024年笋竹产业总产值8000万元,全乡人均增收超3000元。据统计,全区林业总产值99.91亿元,其中一产24.39亿元、二产14.23亿元、三产61.29亿元,年增长率达7.5%,实现了林区经济提质增效和林农持续增收。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挖掘各类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大力推广成熟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充机制,加快“两山”转化实践,全力打造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江淮黄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