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何以再次上榜全国康养20强市?

作者:许晟 发布时间:2025-07-14 09:41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康养产业是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依托“黄山”“徽州”两大顶流IP,深入挖掘山水、人文、生态、美食、中医、运动等优势资源,促进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等赛道叠加融合,加快康养产业特色化、集群化、智慧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打响“养在黄山四季里”“黄山小住”等康养旅居品牌,助力全域旅游向全域康养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长三角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安医疗旅游先行区和国际医养康养示范区。全市康养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品牌力明显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期,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发布《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同时公布2025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和100强县(市、区)榜单。黄山市再次上榜20强市榜单;黄山区、祁门县跻身100强县(市、区)榜单。

从“绿都”到“养都”

“康养黄山”迎来黄金发展期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发布的生态环境质量月报显示:今年5月,全省16个地级市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小到大、PM2.5浓度由低到高、优良天数比例由高到低排序,黄山市均居首位;今年1—5月平均,新安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100%,同比持平。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业态发展的基底。我市是中国十大秀美之城,连续4年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前列、全省首位,森林覆盖率高达82.9%,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资源、环境、区位等核心要素,拥有气候、森林、温泉、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等绝佳康养资源,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完美交融,避暑与避寒资源兼备,适合全龄化康养需求。

新安医学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是新安医学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和创新地,有“九百医家、八百典籍”之辉煌,与亳州市并称“北华佗、南新安”。境内已知可供药用植物有1400余种,堪称“天然的药材宝库”,黄山贡菊、多花黄精等道地药材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市依托“黄山”“徽州”两大顶流IP,深入挖掘山水、人文、生态、美食、中医、运动等优势资源,加强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等赛道叠加融合,推动康养产业特色化、集群化、智慧化发展,塑造“养在黄山四季里”“黄山小住”等康养旅居品牌,助力全域旅游向全域康养转变、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转型升级。全市康养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品牌力明显提升,成为经济增长极、发展新动能。

2024年,全市新增长三角(安徽)健康养老基地2个,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16个,发布十大康养旅游品牌示范创建单位157个,推出康养旅游基地TOP10,梳理康养基地和疗休养基地60个,完善康养旅游线路5条。黄山市圣天地颐养公馆、黄山昌仁长者颐养服务中心、黄山互助公社等依托合作医院发挥机构康养优势,打造一站式医养结合高端颐养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一批重大康养基地建设项目提质增速。中国黄山国际康养小镇项目落地屯溪区,打造集生态康养、智慧养老、医疗康复、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化康养综合体,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000人康养度假。徽州区潜口镇青春谷项目借用森林的独特疗愈性,打造集身心健康、东方生活、森林康养、智慧成长为一体的康养生态村落。

近期,我市出台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围绕康养场景服务供给形成2到3个产业链集聚区,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元;到2030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化康养基地、世界级康养产品,形成若干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康养细分赛道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90亿元。产业底座厚实的康养黄山,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单一观光”到“全域康养”

“康养黄山”创出多元业态

石门乡是歙县典型的边远山区乡镇。当地针对上海等长三角客户群体需求,以中医药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康氧青峰”品牌,将原青峰小学改建成康养中心,引入运营团队开展乡村旅居康养试点,打造以青峰旅居点为主的乡村森林旅居康养区域,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

近年来,我市盘活闲置养老院、度假区、疗养院和古村落等资产,串联村落、民俗、疗养等资源,植入旅居、研学、运动等业态,开发“康养+”系列产品,创新推出社区互助型、“地产+保险”协作型、农村组团型康养模式,推动度假景区、村落民居、农旅基地及存量地产向康养基地转型,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康养服务。

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中医养生、非遗体验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康养场景;运用大数据精准匹配游客健康需求,实现“线上评估+线下服务”的智慧康养新模式……我市以创新思维引领康养产业升级,通过“跨界融合+模式再造”开辟发展新路径,推出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康养+”“+康养”优质产品,丰富黄山康养新模式。

创新推出“黄山小住”品牌,成立“黄山小住”旅居联盟,联合38家酒店民宿及13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出“连住7天减免门票”政策。改变大众对黄山传统旅游观光的固有认知,实现从观光型目的地向康养目的地的认知定位转变,更好满足游客对高品质康养旅居的需求。

深度融入长三角医疗康养一体化发展,推出“四季黄山”系列康养产品,推广“养在黄山四季里”品牌,吸引上海、杭州等地职工来黄山疗休养;与宣城、池州、安庆联合发布5条跨区域医疗康养线路,推动四市资源共享、客源互送。2024年,我市15家单位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和健康养老目的地。

出台康养旅居酒店共同成长计划,搭建政府、企业、客群共建的康养旅居产业生态,提升康养旅居酒店消费能级,实现康养旅居各主体共同成长。中国平安保险联合徽州区潜口镇“院藏徽州”智慧康养基地推出的康养项目上线,1.5万个康养旅居名额上线3秒即被“秒空”,成为行业爆款。

围绕细胞药品、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实施康养制造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导向企业培育库,开展医疗康养产业专项攻坚行动。2024年,我市康养产业产值超55亿元、增长10%;新增康养(医疗器械)类企业26家,实现营收11.2亿元。

从品牌到标准

“康养黄山”跨入可持续发展进程

近日,屯溪江南新城玉屏府小区东门、黄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西侧,黄山文旅康养产业新地标——新安养生馆(玉屏府店)开馆揭牌。该馆是新安养生馆标准体系下首家中医馆。8月初,我市首座集文化展示、健康消费、康养服务于一体的新安医学主题养生馆河街旗舰店也将开放。

标准化是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生产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发挥康养标准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以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发展,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黄山市职工疗休养基地评定标准》,规范疗休养基地硬件设施、服务准则;加快完善新安特色药膳行业标准,推进药食同源衍生产品研发;参与起草全国首部民宿服务认证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省级地方标准《民宿管家服务规范》,提升民宿康养服务水平。

多花黄精是“中国御医之乡”祁门县道地药材优势品种。作为安徽省“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编制《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规程》《多花黄精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为黄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标准引领下,祁门县加快推进多花黄精产业品种优质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品牌高端化,重点培育种苗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康养旅游全产业链体系,将多花黄精打造为区域特色农业“金字招牌”。目前,全县建成40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多花黄精产业总产值4700万元,黄精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康养核心区域负氧离子浓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达到国家级标准,突出生态康养特色;鼓励配备专业中医理疗师和健康管理师,推广药膳养生等特色服务,强化新安医学应用;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并接入远程医疗平台,推动智慧康养发展……黄山市《新安康养服务评价要求》团体标准评审会上,有关要求3大亮点令人关注。

与会专家表示,该标准充分结合黄山生态资源禀赋和新安医学文化特色,构建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推动全市康养产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的制定实施,将填补我市康养服务评价领域的空白,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打造全国康养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新安医学发祥地和重要传承地,歙县制订《康养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填补了地方康养民宿标准的空白。这是歙县积极探索“民宿+康养、文化、中医”多元素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该县以“康养+民宿”为导向,制订康养主题民宿“场景好、产品好、业态好、营销好、品牌好”等“五好”规范标准,引导打造中医养生、文化养心、生态养神等3大类康养主题民宿。今年以来,全县民宿业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达标民宿入住率、客单价均超全县平均水平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