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作者:胡利龙 发布时间:2021-09-13 08:2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为迎接市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即日起,本报开设“喜迎党代会 展示新成就”栏目,集中展示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加速崛起,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黄山而努力奋斗。

栉风沐雨又五载,春华秋实谱新篇。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现代化新黄山建设取得新成就。

经济硬支撑更加牢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576.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50.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万元增加到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6年的9.8∶39.0∶51.2调整为7.9∶34.7∶57.4。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茶叶出口额占全省80%、全国10%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29%,战新产业产值、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13.6%;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全域旅游形成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增长14.6%,增速居全省第四位,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

生态竞争力持续增强。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先后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和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试点经验在全国10个流域、15个省份推开,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交易系统上线运行,推动全省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迈出实质性一步。全市森林覆盖率升至82.9%,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荣列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获批,黟县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传统古村落达271个、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为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投资近百亿元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保护一批老房子、老村子,发展塔川书院、梦里徽州等徽州民宿2000多家;修好一批古官道、古街道,屯溪老街改造提升,黎阳in巷等成为市场新宠;推动老手艺、老字号活化传承,通过建设博物馆、文化体验园等,开放工艺流程供游客、学生参观游览,让徽州研学旅行蔚然成风。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有力推进十条旅游风景道、徽艺小镇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产业园文创小镇、屯溪老街整体改造提升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旅游新格局业已形成。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面向国际循环、区域循环、周边循环,优化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构建山上山下联动、城市乡村并进、文化旅游融合、多极多点支撑的大旅游格局。随着产品业态的丰富,服务设施的完善,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形成良好态势,大量游客遍布全市域,黄山山下游已经占到全市旅游的三分之二以上,七成以上的村庄参与旅游服务,使得旅游产业惠民的范围更普及,越来越多的山区百姓通过直接旅游接待或农特产品售卖等途径实现了增收致富。全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位居全省前列,正奋力朝着“全国最富的地方”阔步迈进。

区位优势度更加凸显。地处长三角南翼门户、皖浙闽赣四省通衢,五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基础设施大建设机遇,积极争取一批高铁、高速等在黄山布局,成功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现有国际机场1座、高铁2条、高速5条,共有建成、在建和规划高铁10条、高速10条,与长三角城市之间以高铁、高速、航运为重点的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形成。不久的将来,我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铁”和1小时直达合肥、杭州,2小时融入上海、南京,5小时到达京津冀、粤港澳目标。

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我市传统优势与畅达的现代交通一经结合,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空间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以及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正被外界重新发现、重新估值、重新构建,已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崛起赶超新风口、迎来大有可为新阶段。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创意之光引领未来,我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大上海,持续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合作,积极对接珠三角,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共赢的机会越来越多。近年来,先后成功加入杭州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与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五市签署“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入了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正在研究推进“宁怀宣黄经济成长带”。进一步推进“创意黄山”建设,加快链接全球创意资源、推动创意赋能、提质创意产业,让创意创新成为加速崛起赶超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并以更高标准开展全域文明创建,推动城镇建设与乡村建设同向发力、全域创建与全域旅游互促共进、外在颜值与内在气质相得益彰。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建设“数字黄山”,对标先进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城管、天眼工程、雪亮工程,我市和黄山风景区双获“长安杯”,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长安杯”的城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还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