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项目支撑、力促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战新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成为全市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一“战”到底 方“新”未艾

——我市战新产业“加速跑”集聚发展新动能

作者:舒俊 发布时间:2021-08-24 08:09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题图:樊成柱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创新先手棋”的殷殷嘱托,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项目支撑、力促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注入新动能。

加快平台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走进位于黄山太平经济开发区的黄山市晶特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机器设备正在有序运转,工人作业有条不紊。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平板玻璃浆料、光伏玻璃浆料、汽车玻璃导电银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晶特美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现拥有发明专利3件,目前进入实审阶段发明专利15项,今年公司还计划投入近30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战新产业加速壮大的关键支撑。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统筹推进全市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我市战新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了推进捕捉寻找、路演展示、向往汇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形成的工作机制和创新政策体系;落实市政府与合工大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校地创新合作,牵头协调成立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黄山分中心,围绕我市五大重点产业,摸排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开展产业共性技术遴选;协调市开投集团与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成立黄山市科创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社会化创新平台;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申报国家、省、市创新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7家,涵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领域。

瞄准优势产业 培育壮大新动能

今年以来,黄山高新区围绕“以升促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实施“六个一批”,推动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提质增效,上半年启动规模10亿元的战新基金设立工作,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一批战新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位于黄山高新区的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是全国阀门行业骨干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7月,实现产值超2亿元,税收1822万元。前不久,公司与黄山高新区正式签约总投资约1.2亿元的“锻钢阀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新建并改建厂房,安装调试生产线5条,压力机、加热炉、圆锯机等设备30台(套),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税收近千万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文化旅游、绿色食品、新材料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五大产业”,制定黄山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相关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战新企业发展。同时,深入实施高新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据了解,目前全市战新企业总数达195家,战新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为35.5%。

2020年,全市共有185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考核体系企业,总产值增幅7%,占规上工业比重46.4%。2021年1-7月份,全市195家企业列入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考核体系,总产值增幅为37.5%,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0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1%,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位。

排定战新项目 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动机”,培育壮大战新产业,离不开一个个业态新、层次高、带动性强的项目做支撑。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坚持“双招双引”,通过调研摸排建立战新产业项目库,实施战新项目月度推进工作机制,重点做好3个省级工程建设,促成项目早建成、早达产,形成新的战新产值增量。此外,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0年我市共争取“三重一创”专项资金3650.01万元。

强力推项目,加速育集群。按照“专项-工程-基地”的战新产业培育模式,我市积极争取省级战新产业培育,黄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基地纳入省级战新基地,共获资金支持2.1亿元;徽州区先进结构材料、祁门县新型元器件和关键电子材料、黄山高新技术开发区软包装生态环境材料3个项目纳入省级战新产业工程,获支持资金9000万元。同时,推进2个市级战新产业基地、3个市级战新产业工程、4个市级战新产业专项建设,推动战新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战新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成为全市转型升级的“加速器”。迈入新征程,如何让战新产业“跑得更快”,发展动能“蓄得更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快推动校地合作,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战新产业支持政策,加快战新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力促战新产业发展再提质、再提速、再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