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护航黄山高质量发展

作者:叶有辉 发布时间:2021-09-25 09:28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这五年,民主法治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力推进,法治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这五年,法治精神渐入人心,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全市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

这五年,法治黄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我市荣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四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两捧“长安杯”,黄山风景区成为全国唯一获得“长安杯”的景区,我市列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黟县县域旅游综合执法、黄山区法治乡村建设分别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和“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我市政法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科学立法 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立“良法”,方能谋“善治”。自2016年获批地方立法权以来,我市突出“绿色+生态”“旅游+徽文化”“文明+城建”等需要,先后制定颁布了立法程序规定、歙县徽州古城、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徽州古建筑保护、松材线虫病防治、太平湖风景名胜区、农药安全管理、养犬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文明行为促进、制止餐饮浪费等11部地方法规、7部政府规章,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具有黄山特色的地方立法体系初步形成。

在立法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科学民主,秉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所有立法项目草案均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扩大群众的立法知情权、参与权增强立法透明度。通过搭建立法智库平台,聘请来自高校、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16名法律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作为市政府立法咨询员,增强立法科学性。充分发挥政协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建立11个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3个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立法工作更接地气,力求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法治为民 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速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五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实施“反制”“铸墙”“净土”“攻心”四大工程。坚决维护经济安全,依法严惩“套路贷”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犯罪。坚决维护社会安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整治打击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全市命案连续13年全破,维护了建党百年大庆期间全市的安全稳定。坚决维护公共安全,加大社会面治安防控;建立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抗击了2020年全市百年一遇的洪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升依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坚决维护网络安全,严厉打击网络传销等网络违法犯罪,持续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

深入普法 法治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6年“七五”普法启动后,我市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将普法工作纳入到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宽领域、多层次、创造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方位保障,使依法治理机制日臻完善。我市将300多部法律法规、9部党内法规的普法责任细化分解,明确64个责任单位普法责任,建立完善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生、村(居)民等重点人群普法,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渗透力和实效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宪法宣誓等制度实现全覆盖。此外,我市还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广“作退一步想”“乡贤+”等矛盾纠纷调解法,加强“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成功创建7个国家级、52个省级、27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现了全民法治素养、法治黄山建设水平、法治宣传教育合力“三个明显提升”。

绵绵用力兴法治,久久为功促发展。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我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推进法治黄山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的新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