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王昶: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徽茶产业发展
“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数据清晰准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提振信心的好报告。”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昶表示。“报告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一点让我感触最深。”
茶产业是安徽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更是带动山区茶农致富增收,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徽茶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为此,王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
传统茶产业如何长出新质生产力的“新芽”?王昶认为,要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让徽茶全产业链基本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同时,可以聘请院士专家为徽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新质生产力如何“点燃”徽茶产业消费新引擎?王昶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根基,依托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等新技术的加持,加大精准化、分众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生产与投放,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新质生产力如何焕发传统制茶技艺的“新活力”?王昶认为,数字化是非遗“活”起来的重要途径。“要夯实徽茶产业非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非遗劳动资料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要培养徽茶产业非遗数字化人才,提升茶产业非遗劳动者的数字化技能,实现徽茶产业非遗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