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黄山茶 “醉”了八方客
春茶满山,只此青绿。又是一年春茶季。
采春茶、游茶山、住茶宿、观茶艺……近年来,黄山市深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钻研茶科技、打造茶品牌,以文润茶、以茶兴旅,不断解锁茶旅融合新方式,进一步擦亮“徽茶”金名片。
茶山成景引客来
春日的徽州区谢裕大茶博园,翠浪翻涌的新茶与粉霞轻染的樱花相映成趣,织就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引来一批又一批游客畅享春光。作为黄山市茶旅融合的先行者之一,谢裕大茶博园以茶为媒,针对不同客群策划了茶区考察、茶园旅游、茶食体验、茶事交流、茶艺展示等各色茶文化主题旅游活动。“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打造综合性旅游休闲产业体系是茶产业发展的趋势。”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明之表示。
茶山成景的画卷同样在黄山区徐徐舒展。2024年,该区推出多条茶旅路线,其中72小时沉浸式“春山问茶”之旅备受好评。新明乡猴坑村村民表示:“以往茶季只见客商往来,旅游线路推出后,举着相机的游客明显增多了。”作为太平猴魁茶核心产区,猴坑村不断探索茶旅新业态,设置了茶景观区、茶文化展示区、茶园临湖栈道休闲区,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当单一的生产性茶园蝶变为沉浸式生态游园,茶旅融合的巧思让黄山实现从“绿叶经济”到“山水文章”的转型升级。“祁‘趣’寻茶之旅”入选2024年全国十条“最美茶乡之旅推荐线路”;休宁县板桥乡“古道新绿 红色之旅”线路入选2021年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黄山区踏青、采茶、赏春天三日游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3处、重点茶旅村庄百余个,形成“享云间度假·乐梯地茶园”等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11条、省级十大最美茶园4个,茶产业已从舌尖经济升华为山水间的诗意栖居。
茶宴茶艺醉游人
3月28日,祁门红茶采摘季在氤氲茶香中启幕。黄山市以茶文化为媒,将千年茶脉活性传承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场景。非遗手工制茶体验区人气鼎沸,非遗大师手把手教授“打袋”“揉捻”等传统制茶工艺;茶企市集上,以创新设计重构的各色祁红生活美物琳琅满目;梅南公园内,八处沉浸式茶席依山水而设,茶艺师以古筝为伴、花器为媒,演绎祁红冲泡技艺,吸引来往宾客驻足品鉴。
循着茶香步入谢裕大茶博园,一场颠覆传统的“味觉革命”正在上演。毛峰炒鸡蛋、毛峰炒虾仁、毛峰天妇罗……在厨娘的巧手下,一道道毛峰唱主角的创新美食被端上餐桌。“除了采茶制茶的研学游,我们还推出了茶宴茶席,以黄山毛峰为主题的特色菜、甜品、冷饮等一系列美食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茶文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立体化的文化激活背后,是黄山市以“茶+”思维解锁茶旅融合新赛道的持续探索——通过系统开发茶产品、活化茶民俗、创新茶技艺,让古老茶脉在当代文旅场域中萌发新枝。
目前,全市累计开发茶琴书画、茶器制作、围炉煮茶等旅游产品150余种,推出毛峰茶宴等茶类徽菜美食40余款,推出祁红粽茶、蝶变桂花松萝茶等伴手礼80余件,发掘采茶扑蝶舞等茶民俗体验项目20余个。数据显示,2024年黄山市茶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80亿元,茶旅融合正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新支点。
茶乡民宿开新局
在黄山,茶不仅是一盏清饮,更是旅游体验的延伸。除了游茶山、赏茶艺、尝茶宴……如今,游客还可在万亩茶园间邂逅一家家茶主题民宿。
歙县斗山街上的江祥泰民宿内,古老的揉茶机与竹制茶背篓等展品井然有序地陈列,“沪上茶香”“英伦红茶”“玉壶香片”成了客房的名字,客房内除了有精致的茶具,还设置有专门的饮茶区。位于黄山区汤口的黄山茗泉茶宿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茶厂修复改建而来,集茶园观光、古法制茶、茶艺体验于一身,民宿负责人说:“我们提供智能山景大床房,窗外就是连绵的茶园,房内还配备了专业的茶道用具。还引入山泉水,为每位客人精心泡制茶叶。”……在乡村休闲游热潮中,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黄山地区的茶文化则为这些特色民宿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与灵魂。
科技赋能让茶产业链条化作立体博物馆。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通过开放参观通道,向游客展示茶叶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并将每周三作为“工厂开放日”,免费向企事业单位、公众提供参观、学习、交流服务,2022年至今,累计接待人数超3万人次。在祁门县祁红非遗手工坊,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丰富了广大游客的茶旅体验,绵延1.4万公里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环绕展厅动态呈现,全球首位茶界虚拟数字人“群芳最”化身祁门红茶“推介官”……
茶山依旧,客从八方来;茶味如故,韵已焕新生。黄山茶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丰富了游客体验,也推动了文化、旅游、农业、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黄山茶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当茶香浸润山水,当文化点亮旅程,在黄山,这片绿叶承载的已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新时代下,文旅融合的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