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花”在黄山盛放

作者:吴伟刚 发布时间:2025-07-10 07:56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盛夏的黄山,晨曦微光中,“迎客松”志愿者早早等候在上山沿线,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指引方向;屯溪老街上,“三街四季”志愿者穿行其间,整理停放的电动车,为游客提供游览推荐等服务;黟县西递村内,“西递打更队”的吆喝声回荡在古巷里,宣传着文明旅游理念……在黄山大地,“志愿红”处处跃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我奉献、我快乐”已成为社会新风尚。

外事志愿服务走出“国际范”

前不久,在2025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活动中,来自黄山外事志愿服务队的170余名志愿者忙碌在高铁机场、会场酒店等不同岗位,以真诚的微笑传递黄山温度,用专业的服务展现安徽风采。这支志愿服务队是今年5月份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外办、市文旅局牵头组建,500余名队员大多是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及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外语骨干。

外事志愿者是中外交流的“彩虹桥”,更是城市各个角落生长的“迎客松”。在此次RCEP论坛筹备期间,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外办对志愿者开展全方位培训,涵盖RCEP知识、志愿服务规范、涉外礼宾知识、外事纪律要求、志愿服务礼仪五大专题。志愿服务为此次外事活动增添了申博信用网,申博sunbet官网暖色。

正如志愿者胡嘉月所说:“我们以黄山为笺,以青春为墨,做好外事服务,‘国际会客厅’就有了生动的注脚。”“首秀”即精彩,黄山外事志愿服务走出了“国际范”。

文旅志愿服务“人人都是迎客松”

在黄山风景区,自加入景区“迎客松”党群志愿服务队起,胡晓春便利用闲暇时间,为游客担当临时导游,讲解环保知识,传播“迎客松”精神等。

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饱含着深情厚谊、寄予着殷切期盼。时至今日,每每读起回信,李培生、胡晓春都难掩激动之情。

在黄山风景区,“人人都是迎客松”是“人人都是收信人”的生动践行。遍布全山的志愿服务台,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迎客松”党群志愿者,为游客引导线路、旅游咨询、找寻失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黟县,“人人都是迎客松、个个争当志愿者”也已成为社会广泛共识。每逢节假日,宏村镇机关食堂面向所有游客开放,菜品不仅有荤有素,还具有徽州特色风味,“五菜一汤”只要十元。政府一楼的暖心服务驿站,除了向游客提供热水、地图、充电宝、针线包等便民服务外,还提供免费停车服务。

不仅仅在宏村,全市19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7692个内部停车位节假日全天免费对外开放,并倡导市民“让路、让行、让景、让车位、让方便”给游客,实实在在地“宠客”,收获的是双向奔赴的满满幸福。在屯溪老街,“三街四季”志愿服务队在屯溪老街、河街、水街等区域为市民游客提供文明旅游、文明宣传、文明守望、文物保护、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游客寄存物品、拍照打卡、规划游览路线,讲解屯溪老街历史和徽派建筑风格,推荐品味毛豆腐、臭鳜鱼、黄山烧饼等“舌尖上的美食”,文化自信自然流淌、友爱互助娓娓道来,“近悦远来、主客共享”已成为秀美黄山最靓的风景。

社区志愿服务暖进居民“心坎里”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精准服务居民的急难愁盼是头等大事。家住屯溪区荷花东路新村的83岁郑老是一名独居老人。自从社区开办了老年食堂,他便是这里的常客。

“这里的饭菜味道好、分量足,荤素搭配有营养,符合我的口味,我很喜欢。”除了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郑老还可以在这里解决“烦心事”。家里的被褥更换和大件衣物洗涤是最大的困扰:“洗不动也洗不干净、不好晒也没处晒。”水心亭社区在老年食堂旁建起“爱心洗衣坊”,每周一、三、五由社区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收、洗、烘、烫、叠”等全套免费清洗被褥、大件衣物服务,创办以来已服务帮助老人1000余人次。

老人“衣食”无忧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要同步跟上,与社区结对共建的志愿服务组织——夕阳红志愿服务协会主动请缨,协会里的志愿者年龄经历与老人相仿,最能够感同身受老年人“想什么”“要什么”,志愿者们要“说什么”“干什么”。唠嗑拉家常、文体活动、有奖猜谜、老故事分享着实让社区老年人跃跃欲试、乐在其中,食堂成了邻里“大家”、欢乐“驿站”,举手投足里、欢声笑语间有了情感共鸣,心自然而然贴得更近了。

“爱心洗衣坊”只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散布全市各地的“小巷管家”“幸福时光银行”“幸福照相馆”“红窗帘有约”等为独居老人“量身定制”的小而美、小而精的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让黄山志愿星空“繁星满天”。

走在屯溪区新安江畔的志愿服务主题公园,乐银龄志愿服务队的郑大姐感慨万千,她最爱和队里的姐妹们来这里打卡:“这是我们志愿者自己的公园,既有国字号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也有深受市民赞誉的群众身边志愿者,让人可亲可敬,能够把他们的事迹向社会展示出来,是一种真善美,更是对全体志愿者们最大的褒奖。”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正是因为有这一方水土的滋养、一域百姓的呵护、一腔热忱的滴灌,才有了这一城递送的美好。如今的黄山,“志愿之花”正向阳开放,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