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转化运用 优化服务供给

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冯劼 发布时间:2025-11-03 08:12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10月30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市2025年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点工作有关情况。截至2025年6月底,我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9.17件,同比增长26.48%,增幅居全省第6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7个百分点。完成全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转换,今年新增地理标志申报4个,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63家,目前累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个,核准用标企业335家,位居全省第二。

我市大力开展黄山市知识产权保护“春雷”“雷霆”“秋风”“破冰”专项行动,办结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31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83件、维权援助案件34件。1个地理标志案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入选的地级市。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完成115笔专利权质押融资,融资8.34亿元,普惠企业105家;商标权质押融资15笔,融资8205万元,普惠企业12家。协助我市企业获得省级质押融资奖补资金585.17万元,惠及企业92家。梳理43项可开放许可的专利技术,成功促成12项高校专利与企业达成开放许可,20件高校专利与本市企业达成许可意向。持续加强全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举办长三角专利路演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研发堵点13项。深度挖掘臭鳜鱼产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建设黄山市臭鳜鱼专利导航基地。

我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累计服务创新主体405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2900余次,解决企业知识产权诉求235件,全市559名知识产权专员培训全覆盖。获批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合肥代办处黄山咨询服务工作站,推荐优先审查59件,专利授权36件;引导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企业专利预审申请109件,获得预审专利授权62件。截至10月29日,全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量达105件,登记公示43件。开展生命健康、新材料和臭鳜鱼3个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开展5家涉外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3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入选杭州都市圈数字外贸服务联盟首批成员单位。1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