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之光照耀成长之路
法治,必须镌刻在青少年心中,才能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
今年9月1日—30日,我市各地各校以“法治护航青春路,同心共筑未来梦”为主题,采取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面向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
一个月来,从课堂讲座到沉浸式体验,从法庭故事到安全演练,一场场有温度、有深度、有互动的法治教育活动,让原本“纸上的法律”变成了“身边的指引”,真正实现了“走进校园、融入成长、浸润心灵”。
国家安全教育全面覆盖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国家发展最基本、最核心的前提。活动中,我市各地各校积极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其中,通过法治课堂、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9月4日,歙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彦走进歙州学校,通过典型案例,对相关法律进行深刻解读,引导青年学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
9月11日下午,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强走进屯溪五中,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顺利召开为引言,勉励同学们既要志存高远、心怀家国,也要脚踏实地、知法守法,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健康成长。
在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宣讲人运用典型案例解析、政策法规阐释等方式,重点宣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引导150余名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筑牢校园法治防线。
9月5日下午,在徽州二中课堂,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课正在进行,宣讲人向全体学生讲述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等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号召全校师生要增强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做国家安全的遵守者和捍卫者。
…………
从法律解读到历史回顾,从“小切口”案例到“大主题”阐释,黄山各校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护国的种子,让国家安全意识在新时代少年心中茁壮成长。
意识形态防线坚实构筑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邪教吗?”“遇到邪教怎么做?”9月9日上午,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胡国光走进黄山新教育学校,聚焦“反邪教”“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与“防范校园欺凌”三大主题,为全体8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新生普法第一课”。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抓手。此次活动,我市各地各校积极将思想教育融入开学季,让正向引导贯穿青少年成长起步阶段。
9月12日下午,一场以反邪教警示教育、网络安全宣传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屯溪区百鸟亭小学举行,授课内容引用贴近生活的常见案例,聚焦网络安全领域,向师生们普及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常识。
除此之外,我市多地还通过各具特色的活动深化法治教育:休宁县城区各学校全面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进校园活动,县直政法各单位与各乡镇密切联动,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宣传格局;黟县“五长”进校园,用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新生普法第一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法治防线;黄山区积极推进“书记+五长”新生普法第一课暨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不断筑牢青少年的法治防线……
“走新”又“走心”的思想安全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抵御邪教侵蚀、防范网络风险、远离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据统计,活动月期间,全市共计48所中小学校3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安全防护技能立体培养
“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是校园欺凌吗?”“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家长可以追回吗?”“在家遭受家庭暴力怎么办?”9月5日,黟县人民法院干警走进宏村学校,以“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为60多名师生送上了一堂干货满满、趣味十足的法治课。
“以后遇到问题,我知道一定要用法律途径解决。”“我要好好学习法律,以后惩恶扬善!”同学们纷纷说道。
打破教室边界,让安全知识“可触摸、可实践”,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歙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将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搬到紫阳学校校园广场,交警结合山区道路事故案例,用交通标识教具演示“开门杀”“闯红灯”的危害,手把手指导学生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纠正“头盔戴而不扣”等常见错误。宣讲现场,学生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校园霸凌、家庭暴力以及交通安全……黄山各地各校以“问题导向”设计活动,用多元形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懂、可用的技能,为青少年撑起“保护伞”。据统计,活动期间,全市各校共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公安民警、检察官、法院工作人员、交警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开展法治专题讲座、报告会67场次,覆盖学生超4.3万人次。
从国家安全到思想引领,从意识培养到技能实践,黄山市本次法治宣传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立体教育矩阵,不仅让法律知识“活”起来、“深”下去,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真正实现“法治护航青春路,同心共筑未来梦”的美好愿景。



皖公网安备 34100002000108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