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韵沃野 振兴新程
——黄山市“十四五”“三农”工作综述
“十四五”以来,黄山市农业农村系统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等重点,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回望征程,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创新实践、一个个闪亮品牌,共同勾勒出黄山“三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回望“十四五”,黄山“三农”步履铿锵
“十四五”期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4年获评“优秀”;黟县、徽州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歙县、黟县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成为黄山乡村振兴成色的最硬核注脚。
在指标达成方面,“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面积”等15项指标已于2024年底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进入收官之年,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一产固投、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关键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发展亮点纷呈。“茶花草鱼”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黄山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总数达8个,新增农业产业强镇5个、总数达7个。歙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评估。此外,徽州臭鳜鱼、畜牧业、食用菌等产业协会相继成立,黄山茶叶深加工、皖南花猪、徽州贡菊、徽州臭鳜鱼等产业研究院相继落地,建成全省首个市级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
农业品牌持续打响。“田园徽州”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歙县梯地茶园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市总数达3个、居全省第一;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列入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认证产品方面,全市累计认证产品总数达377个,其中绿色食品114个、有机农产品212个、特质农品2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5个,特质农品数量居全省第一。
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和美乡村建设“五微”模式、“五个三”黄山经验获省领导充分肯定,中央农办《农村要情》点赞黄山做法。全省乡村建设暨美丽乡村推进会、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先后在黄山召开。2025年,黄山市在全省市级层面首创首提“六联”共建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探索做法被《农民日报》《安徽农村要情》刊发。
透过数据看发展,黄山正以坚实的步伐,在徽州大地上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篇章。
一
粮食安全“压舱石”越筑越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黄山市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位。
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76.94万亩,较“十三五”末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跃升至5.97亿斤,四年年均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油瓶子也装得更满,油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7%和14.4%。蔬菜、肉蛋奶产能同样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畜牧业综合产值达100.2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25亿元。
2025年,这份“稳”的底气更足。粮食、油料播种面积分别超目标任务1.04和1.6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超6亿斤,超目标任务1.51个百分点。今年来,黄山市还打造“三线三边”粮油高产示范带3万亩,水稻平均单产536.9公斤,高于全市平均单产8.9%;建成市级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25个、面积2.1万亩,示范片油菜平均单产达126.6公斤,高于全市平均单产18.4%。
二
巩固成果“守底线”情系民生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先后印发配套政策文件30余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落地。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大病专项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率、农村供水保障达标率保持100%。
产业帮扶精准有力。“徽茶、菊花、中草药、泉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2.7万户7.2万名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全市建设达标园区204个,带动脱贫户近万户,引导支持自种自养达标户1.3万户。
就业帮扶成效显著。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每年保持在3.8万人以上,今年来,全市12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农村群众就业467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931个,安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878人。全市“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洪建华入选2025年全国乡村工匠名师宣传选树对象,全国共10人、系全省唯一。
资金保障坚实有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54亿元,2610个项目落地见效,帮扶产业项目资产收益良好。
三
农业基础“硬支撑”日益坚实
“十四五”期间,黄山市持续加大投入,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
农田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8万亩。其中,2021年以来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4.9万亩,累计投入资金3.57亿元,亩均投入3000元,较“十三五”末实现亩均投入翻番。
科技赋能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市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8个,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6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2021至202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73%。服务体系也在日益完善,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累计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9个、育秧中心21个、粮食烘干中心28个、山区特色区域性农事服务综合体8个,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服务保障。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种质资源保护圃(场)10个、省级养殖业保种场7个,为特色产业发展保住了优质“源头活水”。强英鸭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畜牧龙头企业,强英鸭连续3年(2023-2025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祁门豆花鸡被认定为全国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黄山黑鸡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新安江水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专业委员会现场核验。
四
产业振兴“强引擎”动能澎湃
黄山聚力“茶花草鱼”等特色产业赛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茶产业一马当先,2024年,全市茶叶产量4.86万吨,综合产值283.5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1.5%、89%;2025年前三季度持续发力,综合产值达284亿元,同比增长13.9%,茶叶出口值占全省近八成,“黄山市茶产业大脑”纵深推进,创新提出并打造黄山毛峰“双溪两村口”区域,“小产区”茶叶均价较普通产区高40%。
中药材、臭鳜鱼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中药材面积23万亩、一产产值17.2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1.3%、38.7%,建成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10个。徽州臭鳜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鳜鱼年加工量5.9万余吨,加工产值达57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75%,并在广州国际渔博会举办期间入驻RCEP国家馆,走向更广阔市场。今年11月,全球首单标准化出口的徽州臭鳜鱼出口新加坡,正式走出国门。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7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4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0家,其中省级48家、国家级5家;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3家;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9家。
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全省首部茶产业地方性法规——《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联合杭州市发布《鳜鱼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系全国首个鳜鱼设施化养殖标准;出台市级地方标准《山区特色区域性农事服务综合体建设与服务规范》,属相关标准全国首例。
五
和美乡村“新图景”魅力绽放
黄山乡村之美,既在山水灵秀,更显人文匠心。
“十四五”以来,全市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8万户,累计改造农村户厕8余万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系统整治200人以上自然村1210个,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1102个,全市687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近九成村庄达到省级清洁村庄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省级中心村257个,中心村建设达标率100%;七个区县均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先进县;全市64个村入选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数量居全省第2。
特色品牌与模式不断创新。今年来,黄山市持续深化“五微”行动,精选30个“五微”特色村,打造“一村一LOGO”,组建和美乡村“五微”联盟,推出7条彰显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西溪南镇“村创”入选全国“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我市还创新提出“六联共建”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发展,12个试点片区覆盖62个行政村,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六
改革活水“润沃野”激发潜能
“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村改革实现多点突破。全面落实宅基地乡镇政府审批制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总结形成“村企合作、村组自营、村民合作、村级代管”四种盘活闲置农房模式,今年1—10月,全市共盘活闲置农房103栋,盘活面积2.32万平方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推进“三资”专项整治,今年来,全面清查集体资产106亿元、土地1280亩;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农人协会,组建全省第一个乡村运营专委会,为乡村发展汇聚了宝贵的人才力量。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2021年至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均位居全省第5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村集体经济开展集体收益分红4300余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98元,比全省高1883元;同比增长6.4%,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
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的时间节点回望,黄山用实干在青山绿水间交出了一份厚重扎实的“三农”答卷。展望未来,锚定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黄山“三农”的锦绣画卷,必将在皖南大地上挥洒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皖公网安备 34100002000108号
不良信息举报